好果好菜上餐桌,还需多方合力
本报发起食品供需对接,餐饮企业深入果蔬生产源头体验,试吃后当场拍板签约
2015年07月06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餐饮企业代表在基地现场考察西瓜品质。
     “长得不咋滴,个头也不大,但吃起来挺好吃,很纯正的黄瓜味!”3日,在位于济南市长清区的齐鲁惠丰蔬菜生产基地,本报联合济南市饮食业协会组织的餐饮企业与生产基地供需对接活动在这里进行,现场考察体验了基地的果菜,已有餐饮企业现场拍板要签约合作。

  文/片 本报记者 张鹏飞
实习生 刘腾飞      

探访:
养地三年,
不施农药化肥

  齐鲁惠丰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是一家长期从事生产、加工和销售高端果蔬及农产品的专业公司,现在长清与北京首农集团合作建立了一处1200余亩的大型基地。当日餐饮企业、农产品经销商、农技协会等20余名代表一同来到这里考察,寻找符合各自要求的好果好菜。
  走进基地,首先看到的是这里的好几块地并没有蔬菜和水果,而是长满了杂草。“这是在养地呢,我们可是花了三年的时间让土地休息,其实就是让土壤对之前残余的农药和化肥残留物进行自然降解,养完的地种出来的菜才好吃,也更安全。”惠丰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梁凤全边走边跟记者介绍。
  老梁表示,过度使用农药化肥是发展的必经阶段,但现在让种植回归自然、回归本真已经成为当下及未来的必然趋势。
  “这就要求我们不能用农药和化肥,这里的黄瓜和西红柿不用水洗,可以直接吃。”在老梁的现代化日光温室里,鲜红欲滴的西红柿挂在叶梢,记者随手摘了一个,一股浓郁的西红柿香味扑面而来,咬下一口,水分充足,酸甜可口,让人想起小时候在农家院子里吃到的西红柿。
  老梁呵呵笑了,他说,“这就是我最大的愿望,希望能用最传统、最自然的办法,尽量让大家吃到小时候吃过的最原始的瓜菜味道。”
瓶颈:
最犯愁的是消费者
对产品不够了解

  往基地深处走,来到这里的西瓜生产基地。里面的西瓜个头也就巴掌大。梁凤全说,这里的西瓜用的都是动物粪便发酵的有机肥,还会定期使用豆浆、牛奶等浇灌。“所以种出来的西瓜口感非常好,从沙瓤中心到瓜皮几乎都是一样甜的”
  “其实这也纠正了公众的一个消费误区,西瓜并非越大越圆的才好吃,食品安全不能以卖相为标准,对于吃来说,口感和安全才是王道。”随行参观的一位业内人士如此感慨。
  但是品相不好导致销量不佳是难以避免的现实,另外产量低、价格高、公众偏见等因素仍是挡住好果菜走上餐桌的坎儿。
  “同样是年前一起种的西瓜,别人的大棚都收了两茬了,而我的还要有20多天才能收获。”梁凤全表示,自己种的黄瓜平均产量也要比普通基地少四成甚至一半以上。
  另外由于种植成本远高于普通蔬果,市场上略显“高贵”的身价,也让不少消费者望而却步。比如惠丰种植的黄瓜,市场上的黄瓜两三块钱一斤,而他们的有机黄瓜要卖到12元一斤。
  让梁凤全犯愁的还不只是产量和价格,更多的是一般消费者对他产品的不了解。
  “我的西瓜是贵,但是我坚信如果了解我的瓜以后肯定愿意买。”老梁的自信源于两点,一是他的瓜口感好,他自认为西瓜的口感能留住客户。二是瓜的安全性,绿色环保,“希望更多的人亲自来看看,了解我种植的过程。”
突破:
餐饮企业试吃后
当天拍板签约

  “这里的果蔬很好,让人吃了放心,也符合我们店面对食材的要求。我今天来试吃以后,立马就决定跟梁总签约,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川香情缘餐饮有限公司董事长、济南市饮食业协会副会长薛立勇说,在这里试吃后,明显感觉到菜的口感地道,“确实能吃出来不同。”
  “咱俩好好谈谈吧,我这正需要这种好产品,我们想找还找不到呢!”济南吉尔宾馆董事长赵武对梁凤全表示,“我们对食材把关很严,但是对很多东西不了解,今天直接走进基地,很多产品都能直接找到根,我们可找到长期的放心菜基地了。”
  回归自然有机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市场总监李晨认为,这种回归本真的种植方式与他们“回归自然”的理念不谋而合。但他认为,东西是好东西,更重要的是如何打开市场。
  对此,济南市饮食业协会会长孟庆勇也持相同看法。他认为,发展高端果蔬的出路就在于营销和市场,“通过这次活动的行业上下游对接、通过建立互联网的对接,让别人了解你、认可你,同时要走规模化、专业化的路子,才能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