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竿现象
2015年07月06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茅家梁
  这里要讲的“揭竿”,并非指“武装暴动”或者“农民起义”,而是古时朝廷一种比较隆重的“表扬”形式。明代王世贞在《觚不觚录》里说,“士子乡、会试得隽,郡县始揭竿于门,悬捷旗”。
  那时的“揭竿”,看起来是表扬勤奋好学的读书人,实际上是头头脑脑的自我吹嘘——“且看本官治下如何人才辈出、和谐稳定”。这跟眼下的高考“奏捷”之后,有关官员含蓄、淡定,母校领导却按捺不住兴奋,借此宣传“我校先进的办学理念、优越的教学制度、雄厚的师资力量等等办学优势”,虽然有些差异,但目的却是一致的——扩大影响,邀功求赏。
  时代不同了,“揭竿”毕竟有些露骨,现在的某些人何等聪明!敲锣打鼓上“状元”之门祝贺,是“小意思”,开万人大会向“榜眼”、“探花”颁发巨额奖学金,也是“小意思”。“小意思”里有大欲望,绝不是像冯谖所诉求的“鱼”“车”和“供养老娘的抚恤金”那么简单。
  倘若“成绩”真的没有丝毫的夸大,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坏处,问题是有时刚有学校称状元是他们的,立马又杀出一个学校义愤填膺地说,他们的头名才是状元。高中比完,“状元”读过的初中、小学也不甘示弱。也是,世上没有无源之水,没有初中、小学老师的辛勤培养,哪有状元的今天?连状元郎穿开裆裤时呆过的托儿所也贴出大红喜报,说阿姨们使他没有输在起跑线上。反正皆言之凿凿,“谬托知己”,都伸出两只手指头“以尝一臠”。
  真假难辨,其中肯定有一个是“六耳猕猴”,另一所也不过是“小雷音寺”,就是没有哪个部门喜欢挺身而出当“老娘舅”来澄清事实真相,说一声谁才是真正的“齐天大圣”。“‘争’第一是积极的,‘不争’才是消极的态度。”
  沈德符的《万历野获编》称,“诸生冒廪纳准贡生者,皆高竿大旗,飘摇云汉,每入城市,弥望不绝,更可骇叹。”在当时,连富有的人家花钱买得官爵功名,秀才纳捐取得贡生资格,掏真金白银换“学位”的,也都敢公开地鱼目混珠于其中,毫无羞涩的感觉,这“揭竿”普及到了什么程度!
  “揭竿”一多,也好像分不清真真假假了;“悬旗”一多,当地“素质教育”的“先进性、实验性、创新性和示范性”,统统不言而喻,似乎就能彻底堵住了持不同说法的人的嘴巴了。天晓得!
  “揭竿”弥望不绝,“悬旗”真真假假,倒成了招生前后某些地方的一道风景线。这让“郡县”衙门里的老爷们喜出望外,“揭竿”的非才子即财主,都是让本官高兴的人,穷措大哪有这般情趣或实力?当然讨厌多事者去一本正经地逐一甄别了。
  真的要“甄别”,线索是现成的,而那些正派的“得隽”者,也非常乐意把“揭竿”中的伪劣产品清除出去,验明正身,只可惜没有官员愿意做这个事。这个现象跟目前的“马路牛皮癣”十分相似,到处是“刻章造证13×××——”,也到处听说要严厉惩罚“牛皮癣”的制造者,只是人们只满足于墙壁或电线杆上的涂抹或刀削铲刮,疲于奔命,而很少有成功的“顺藤摸瓜”,当然也不可能给予始作俑者以毁灭性的打击。
  “揭竿”这种现象,后来大概“无疾而终”,是因为又有一种新的替代物,还是百年轮回?搞不懂。不过,什么东西一被点赞,就有假货来“轧闹猛”,你想剔除它,非常麻烦,尤其是投合某些官员胃口的那种包装或表彰形式,这倒是确确实实的。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