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小陈热线服务社主任陈明钰:
坚定地做最真实的自己
2015年07月06日 来源:
齐鲁晚报
【PDF版】
陈明钰(左)接待青年咨询。
陈明钰(右)和半夜鸡叫的作者高玉宝。
在青岛,小陈服务热线是个温暖的存在,关注工人维权、关爱新市民成长、关心幼童军培养……小陈服务热线在其创办人陈明钰的带领下,一直在创新服务形式。从最初的一条热线,到现在的一个团队,小陈热线服务社在不断壮大。
在陈明钰看来,社会组织发展是一件润物细无声的事儿,要给予足够的耐心和细心,他说,做社会组织有困难有困惑,但他一直有坚定做下去的信心和决心。
本报记者 高倩倩
从小自立自强
一心想看外面的世界
6月的青岛还未感受到炎热的味道,海边吹来丝丝凉风,很是惬意。初见陈明钰是在这样一个夏日的中午,位于青岛中山公园的八大关社区服务中心里,人们惬意地享受休闲生活,见到陈明钰,大家都会热情地喊一声“陈老师”。
门外的法桐在阳光照耀下显得格外挺拔,陈明钰泡上一壶茶,打开了记忆闸门。生于陕西旬阳的他已经来青岛21年了,乡音未改,却多了些“青岛味儿”。小时候的陈明钰很调皮,因为是家中最小的孩子,也受到了父母和哥哥们的格外关照。妈妈是赤脚医生,家里常备一本药典,陈明钰很小的时候就认识各种中药,还经常受托去山上采药。5岁那年,他就到山上的柿子树上去摘柿子,拿到镇上卖掉,就可以买到心爱的小人书。
陈明钰从小就是个自立的孩子。初中时,他跟着当老师的大哥到离家较远的学校上学,因为靠近山区,他便利用暑假时间到山上收鸡蛋,6分钱一个收来的鸡蛋在县城附近可以卖到1毛2分钱一个,5天时间收到700个鸡蛋,就够自己零花了。“从学校到家是70里山地,骑着自行车带鸡蛋回去,早晨6点出发,到家就下午4点了。”陈明钰说,现在想想每天挎着篮子山上山下跑着收鸡蛋的日子也挺好玩。
高三那年,陈明钰和同班的一名同学商量好,去投奔在新疆建设兵团的一位哥哥,那里有成片的土地,他们想去那里种向日葵,当农场主。一心盼着出发的陈明钰却被同学放鸽子了,“他没说服他的爸妈,去新疆的计划也就泡汤了。”陈明钰说,动了要出去看看的心,他也没心思再安心学习了,便辍学回家了。
打零工卖炒菜
创业求职路上坎坷多
在农村靠种地致富是件很难的事儿,陈明钰想到了养鸡。200只鸡要是养好了,一年就能成为“万元户”,可因为不懂养鸡技术,陈明钰的鸡死了一多半,随后他又种了一片绞股蓝,这是一种药材,可在当时刚处在研发阶段,没人收购,让他的致富经又泡汤了。
无奈的陈明钰决定,一定要掌握一门技术才能真正养活自己,他便报名去学习厨师,聪明好学的他很快就学成出师,在当地一家餐馆找了一份不错的工作。只是,不安分的心还是想走出去看看。
1994年春节过后,陈明钰怀揣着母亲给的100块钱,买了一张到青岛的火车票,开始了异乡打拼的生活。“火车票72块钱,到青岛的时候,我身上就剩十几块钱了。”陈明钰说,辗转47个小时才到了青岛,看着这座陌生的城市,他只想找一份安稳的工作。连续跑了三天,他才在一家工厂的食堂谋得了一份差事。虽然开始每个月只给60块钱,但勤劳肯吃苦的陈明钰很快就用行动赢得了更高的工资。1995年底,陈明钰报名参加了法律自考,开始刻苦学习,在那个下了班就打牌、喝酒的时代,认真学习的他显得格格不入。“一个宿舍32个人,吵吵闹闹的,根本没法学习,我就到厂区待建区的一个小破房子里去,硬是用纸盒、木板在里面搭建了一个小屋。”陈明钰说。
1997年10月份,工厂倒闭,下岗的陈明钰被一位同学忽悠到广州去打工,到那才发现原来是搞传销。他想方设法逃脱,重新返回青岛后,他住到一位朋友家,一边学习法律自考,一边利用自己的厨艺做土豆丝到市场上去卖。“早晨到公园去看书,回来从早市上买土豆,学习累了就炒土豆丝,一块钱一袋去卖,一个月也能挣够生活费。”陈明钰说,1999年,他终于通过法律自考,在一家律师事务所干了七八个月后,他觉得现实与理想差距太大。“当时觉得我学到的知识没用,慢慢开始怀疑自己,有种后怕。”
开通工人法援热线
热心公益路从此开启
无奈的陈明钰在报纸上得知,人们对法律维权的需求还是挺大的,便想开通一条法律服务热线,“当时就想让自己的知识有所用,还没想到要去帮别人这种大爱。”陈明
钰笑着说,2000年开通第一条热线时,只在每天晚上的7点到9点接听,热线开通后他才发现,人们对法律的需求太多了。工资、工伤、职业病……陈明钰都尽量从法律角度给出专业意见,也会去协调相关部门去解决问题,很快就打开了知名度。
热线最初开通时,陈明钰多是面向工人,开展个案咨询。2002年,他开始走进工厂,以讲课的形式让更多工人了解法律、认识维权。从最初简单地介绍劳动法,到后来涉及劳资关系等,工人的需求越来越多,陈明钰的服务也越来越广。
“劳资关系就像跷跷板,如何在法与理间实现平衡,是最难解决的问题。”陈明钰说着,在纸上画了一个跷跷板的简笔画,以便更形象地介绍他的想法。可能是经常给工人们讲课、培训的缘故,陈明钰说话总是很形象,简单又有趣。“工人们不听一套一套的理论,必须有用又有趣,他们才会关注。”陈明钰说。
青岛的工业园区发展越来越大,外地工人来青工作的也越来越多,为了更好地服务工人需求,2005年到2008年,陈明钰和团队特意到工业园区租房子,搭建“工人俱乐部”,通过开展多种活动,调动工人的积极性。“不光能参加活动,还能找到对象呢,粗略估计,到2014年底,通过活动认识结为夫妻的工人有130多对了。”陈明钰对自己的“红娘”工作成果感到开心。
经过多年的热心活动,听过陈明钰讲劳动法的工人达到了45万人次,而通过“工人俱乐部”培养出来的青年工人也有一千四五百人了。做社会组织做得风生水起,可陈明钰也有自己的困惑。“社会组织搞活动也面临场地、资金等问题,我提倡更多服务由社会来购买,社会问题应该由社会来解决。”陈明钰说,真正关注社会组织发展,不应该只停留在口号上,要拿出切实行动来,“社会发展需要‘我们’来共同努力,但大家现在关注到更多的是‘我’。”
服务范围越来越广
大格局意识做社会组织
在陈明钰看来,社会就是一个生态,每个人都是其中的一部分,每个人都是受益者,每个人也都是贡献者,大家要一起营造一个更好的生态。“社会组织的发展是一件润物细无声的事儿,是一个慢化的过程,要给予一定耐心。”陈明钰说,一定要用健康的思维去发展,还要有格局意识。
工人维权意识日渐增强,陈明钰做社会服务的脚步却从未停歇。2006年开始,他和团队打造“新市民之家”项目,深入工厂和社区搞活动,通过互动让新来到城市的人们加深了解,消除隔阂。
2009年,女儿出生,陈明钰结合自己的育儿经验,又做了“父母课堂”,通过到学校开讲座、开通网络沟通平台、到社区服务中心讲课等方式让家长们接触到科学的育儿方法。“年轻父母越来越多,也开始注重科学的育儿方法,但多是理论很棒,实战很弱,说起来都是一套一套的,真到实际育儿上,却还是该怎么样还怎么样。”陈明钰说,他想通过自己的讲座让更多家长能实现科学育儿。
2015年,他又打造了“幼童军”项目,通过每周带孩子们做手工等,增加他们接触大自然的机会,提升生存技能。“钢琴、绘画等都是修饰性的技能,我教会孩子们更多的是基本的生存技能。”陈明钰说,他会在课堂上教孩子们取火、结绳、爬树等,“很多家长带着孩子一起来上课,甚至把以前报的钢琴班、舞蹈班都推掉了来参加我这边的活动。”陈明钰说,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孩子8个月不长牙齿,家长们便急得团团转,可到18岁了还不会洗衣服,家长们却不觉得这是个问题。“孩子在每个年龄段都要被赋予不同的能力,我们要做负责任的家长,只有家长对孩子用心了,将来孩子到社会上,社会才能更省心。”陈明钰说。
采访结束时,陈明钰说,这些年的工作成绩与青岛市南区政府、团委及八大关街道办事处的支持是分不开的。随后他就要赶去参加一个政协部门的活动,建言献策也是他很注重的工作,他说要把自己这个群体的声音通过各种渠道发出去,让更多人了解和关注。
链接
做最用心的家长
陈明钰的微信朋友圈里,经常晒出女儿做手工的照片,简易弓箭、小板凳、土豆印章……他总会用手边的小工具带着孩子动手动脑。陈明钰说,孩子的生活也是一种生态,父母要在其中扮演“有责任的支持者”的角色,而不是什么都替孩子做好。
“家长要放手,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和孩子的关系更多的是支持和尊重。”陈明钰说,自己算是个比较用心的家长,平时他会努力引导孩子独立去完成一件事。“家长要学着慢慢放手,从最初100%的帮忙到80%,再到50%,慢慢放手,鼓励孩子自己去创造。”陈明钰说,工作之余的大部分时间,他都陪着孩子一起度过,虽说父女关系有天生的亲密,他和女儿更像是朋友,他会记得女儿的喜好,吃饭时会特意记得外带女儿最爱的肉夹馍,他会引导女儿去做自己喜欢的事儿,或是骑车或是做手工。他对女儿的用心培养,也得到了女儿的暖心回报,女儿会自制沙拉送给爸爸惊喜,这让陈明钰很欣慰。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