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让两位老人落叶归根”
最美村主任马润涛:善行谱写最美人生
2015年08月14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马润涛身体力行为乡亲解决灌溉难题。
   文/片 本报通讯员 张娜 安兴柱        
  千里寻“亲”,只为将穷困潦倒的乡亲接回;救助“问题少年”,用爱心改变他的一生;四年自掏腰包3万元,让村里所有老人过一个幸福的新年……孝里镇三义村村主任马润涛,用自己的善行,温暖了每一个得到他帮助的人。

  千里寻“亲”
乡情胜亲情

  夜色苍茫,越野车在高速公路上疾驰。鞍山,这座城市,逐渐淡出了视野,韩承泉老汉悄悄地擦拭着眼角的泪水。“姥爷,别难过了,再有几个小时就到家了。”马润涛安慰着这位毫无血缘关系的街坊“姥爷”,他知道老人毕竟在这里生活了31年,算是第二故乡了,这一回家,恐怕不会再回来了。
  韩承泉今年68岁,是孝里镇三义村的老户人家。由于家庭贫困,生活难以维系,1984年,他将年仅15岁的儿子和有点残疾的女儿托付给亲戚,和妻子北上鞍山,投靠在鞍钢工作的大哥。到了鞍山后,没有任何手艺的韩承泉不得不靠拉人力三轮车送货来养家糊口。好在房租不贵,加上亲戚的帮衬和老韩的辛勤劳动,每天有近200元的收入,两口子日子过得还算不错。儿子高中毕业后,也和妹妹来到鞍山,一家人得以团聚。然而,天有不测风云,2011年,儿子突然得了肝硬化。为了给儿子治病,韩承泉不但花光了所有的积蓄,还欠了6000多的房租和亲戚朋友的钱。虽然尽了最大的努力,也没能挽救儿子的生命。儿子去世后,韩承泉的妻子也卧病在床,一家人的生活更加艰难。
  2015年春节期间,马润涛在与鞍山打工的朋友聊天时得知了韩承泉的不幸遭遇,便萌生了接他们回家的念头。“两位老人虽然在外面待了这么多年,但怎么说也是本村的人,看见他们遭难了,兄弟爷们儿心里也不得劲,想什么办法也要把他们接回老家。”马润涛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妻子,得到了她的支持,更坚定了接两位老人回家的想法。
  今年清明小长假,借着高速公路免费的机会,马润涛找了朋友的一辆越野车,千里迢迢赶到鞍山,先是帮韩承泉交清了房租,又将他的东西装到车上,风尘仆仆地往回赶。4月5日傍晚出发,6日早晨到达鞍山,下午返回,7日清晨5点到家,就这样马不停蹄,安全地将韩承泉老人接回家,两天的旅途劳累让马润涛在家睡了整整一天。接回韩承泉后,马润涛又为他们找了几间房子,并自己出钱给老人购置了一些生活用品。
  “这次多亏了国庆(马润涛小名),要不然俺们这两把老骨头还不知道埋在哪里呢?这份恩情俺们这辈子没法报答了……”现在,韩承泉老人逢人就讲,感激得热泪盈眶。
救助“问题少年”
用爱心改变他的一生

  “马叔叔,我已经复员两年多了,也结婚了,还添了一个可爱的小宝贝。感谢您当初对我的帮助,让我从一个‘问题少年’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父亲…另附上宝贝的照片。”拿着来自临沂沂南祖某的来信,马润涛高兴地念给妻子听。
  2004年初夏的一个傍晚,在长清城区学车的马润涛下了公交车往家赶。当他来到家门口的时候,看到一个少年蜷缩在路边,浑身上下脏兮兮的。“这孩子看起来不像是附近的,年纪轻轻的不上学,是不是离家出走的?”满脑子的疑问让马润涛径直来到少年跟前。少年的口音和抵触让马润涛确定了自己的猜测。听到少年肚子里传出的“咕咕”声,马润涛知道他已经饥肠辘辘了,于是,马润涛将少年领到家中,让妻子下了一碗荷包面给他吃。等少年情绪稳定后,马润涛和妻子问明了事情的原委。原来这个男孩叫祖某,年仅16岁,家住临沂沂南,因为和家里闹了点矛盾,就带着仅有的50块钱离家出走了,现在身无分文,连回家的车票都付不起了。
  “和父母能有多大的深仇大恨啊,你还离家出走,现在没吃没喝的,终于想起父母的好了吧?”“你父母拼死拼活地挣钱,供你读书,你可倒好,就这样一声不吭地出来了,你爸妈得急疯了……”马润涛与妻子对面前的这个“问题少年”是既生气又心疼,经过一番耐心的说服教育,做通了他的思想工作,并与祖某的父亲通了电话,让那边心急如焚的一家人放下了心。洗了个澡,换上马润涛给他换洗的衣服,少年美美地睡了一晚。第二天,马润涛把少年送到济南到泰安的车上,并给了少年回家的车票钱。
  “马大哥,真是谢谢你了,孩子安全到家了。”从那以后,两家人成了朋友。当年春节,祖某的父亲祖法兵还从沂南远道而来致谢。祖某回家后像彻底换了个人,不但听话,还认真学习,并光荣入伍。十年来,祖某多次来看望他的恩人马润涛,正是这段特殊的经历,改变了他的人生,让他迷途知返,走上了生活的正常轨迹。
无私奉献
为集体更为群众

  “国庆,谢谢你没忘了我们这些老头子、老婆子,让你破费了。”2015年春节前夕,马润涛带着面粉走访了村里的每一名70岁老人。今年送花生油,明年送面粉,从2011年开始,马润涛坚持每年自己拿出钱来购置面粉和食用油,在春节前走访慰问村中的老人、贫困户和残疾人,一坚持就是4年。“我自己家里有点生意,收入还行,对于村里的弱势人群,能帮点的就尽量多帮点,妻子也很支持我的,这也算是传递正能量吧。”马润涛说。
  马润涛从年轻时就是一个“有想法”的农民,他学过电气焊,焊过船,后来又干起了弹房弹棉花,因为经营有方和诚信,他的弹房在十里八乡出了名,生意非常红火。正是凭着勤劳致富的本事,2007年,马润涛被群众选为三义村的村委委员,后来又当选为村主任。2014年,三义村被列入市级“一事一议”连片整治项目,他更是全身心投入到建设中,前期拆除,卫生整治、修建广场、绿化街道,村里的大街小巷总能看到马润涛忙碌的身影。村里的环境变了,村民们过得舒心了,马润涛的心里也踏实了。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