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恋国学如痴如醉老人将国学讲堂搬进党员服务社
2015年08月14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8月13日讯(见习记者 邵芳 通讯员 张翠) 提到颜培山,胜中社区东利小区的居民纷纷竖起了大拇指。自2007年胜中社区东利党员服务社成立以来,颜培山主动担任起服务社文化协会秘书长,并走上讲台与党员、居民分享国学经典,手把手示范毛笔书法,让经典通俗易懂地传播。
  颜培山客厅的墙上挂满了字画,隽秀俊逸的字体大多出自他的手。书房书柜里罗列着层层书卷,大多是他收藏的经典国学著作。阳台珍藏着他用了三年时间抄写的挚爱《红楼梦》,书卷罗起来可达1米多高,清秀的毛笔书法行云流水,他说这是他留给孩子最珍贵的礼物。阳台的6个铁柜里满满地承载着他抄写的经典著作,有唐诗、宋词、元曲、有四书五经、共产党宣言。
  用如痴如醉来形容颜培山对国学的热爱一点不为过,十岁起他开始通读《三国演义》等古典小说。后来,他开始练习毛笔字,从楷书练起逐步向草书、行书过度。近年来,他将两种爱好充分结合,一边诵读经典、一边毛笔抄写,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地抄了百余本书。
  2007年,胜利油田首家党员服务社东利党员服务社成立了,颜培山成为了其中的一名志愿者,开始与党员服务社的负责人探讨服务社的发展问题。“文化是最能凝聚人心的力量,以文化为带动,以兴趣爱好为基点,能更快更好地协调邻里关系。”颜培山说。在颜培山等人的建议下,党员服务社成立了文化协会,成立了剪纸班、书画班等多种形式的文化小组,并持续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自2007年开始,颜培山的课堂开课了,他将苦涩难懂的古文简化为通俗易懂的语言,他的课堂也受到了社区里文化水平稍高人群的青睐,有时来听课的人达到了近百人。在讲述国学的同时,颜培山也积极配合书法班,开展书法课程,示范书法笔画,让小区更多的人接触到了书法。每逢过年,他还和书法班的成员一起书写对联,赠送居民。
  “有更多的人喜欢上国学,有更多的人和我交流国学,对我来说就很高兴了。”如今,颜培山仍然不定期地坚持着国学课堂,让国学精神更广泛地传递。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