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覆膜支架“切除”3个动脉瘤
日照市人民医院血管外科微创技术救八旬老人
2015年08月14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血管外科的医务人员利用空闲时间进行内部业务学习培训。                本报记者 刘涛 摄
     本报记者 彭彦伟     

  80岁高龄患者查出患有腹主动脉瘤,直径达到6.5厘米,由于老人本身有冠心病、高血压、脑血栓等多种疾病,无法使用传统手术对其治疗。日照市人民医院血管外科用微创技术给老人进行了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在瘤腔内放置覆膜支架,成功解决问题。血管外科作为日照市最先独立的外科专业,它虽然“年轻”,但在一些手术治疗方面已经走在了全省先进行列。

老人长3个动脉瘤体,内放置支架解决病情
  市民老张今年80岁,家住日照。随着年龄增长,老张的身体情况也越来越差,他患有高血压、冠心病,之前还有过脑血栓及脑外伤后遗症。在家人的精心照顾下,老张的晚年生活也算安定、祥和。
  今年,老张在体检中却发现腹主、双侧髂动脉有三个瘤子,最大的直径已经有6.5厘米。在医学上,如果直径超过5厘米,破裂的危险极高,随时会危及生命。
  因为老人年龄比较大,而且体弱多病,如果进行传统的开大刀将动脉瘤进行切除,老人身体很难承受。日照市人民医院血管外科主任刘贤华与心内科等多个科室会诊后,做足充分术前准备,决定给老人实施微创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手术。
  该手术在X线监视屏监测下,通过微创介入的方法将带支架的人工血管精确植入到动脉瘤腔内,从而将血流与薄弱的动脉瘤壁隔开,从而实现与开腹手术相同的治疗效果,但避免了开腹手术引起的创伤及相关并发症,术后恢复时间也远远短于开腹手术。

每年一项新技术,传统病情新法治疗
  随着业务逐步拓展,病源人数不断增加,2011年11月,日照市人民医院正式成立血管外科。血管外科是外科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主要针对除脑血管、心脏血管以外的外周血管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人体除了毛发、指甲、角膜等以外,血管遍布全身,因此,血管外科涵盖的范围很广。“过去这些疾病是放在其他学科里,现在把血管外科整合出来,希望通过专科化的发展使其在技术上不断更新,惠及更多的患者。”刘贤华说。
  在手术方面,血管外科每年都会有新技术开展,治疗水平已经得到快速发展。先后开展了电凝法/Trivex旋切法治疗下肢静脉曲张,使患者创伤小、恢复快、花钱少;采用下腔静脉滤器植入+置管溶栓法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进一步减少深静脉血栓后遗症发生;采用股腘动脉搭桥+下肢动脉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术等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使众多濒临截肢肢体保全了下肢,能行动自如;采用主动脉腔内隔绝术治疗主动脉夹层,挽救了众多患者的生命;采用血管外科技术使常规不能切除的巨大腹膜后肿瘤得以切除,进一步延长患者的生命。

对每个病人深入了解 使用新手术会反复模拟
  血管是血液流动的管道,像一道道“生命红流”遍布全身。血管外科虽然是一个新兴专业,但承担的任务却并不轻松。一半以上的都是危重患者,多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手术难度较大而且危险系数比较高。这对医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让病人更好地康复,血管外科医护人员从接诊那一刻开始就要对病人身体状态了解非常清楚,“来我们科室的很多老年人,很多时候都会有好几种疾病,如果稍有不慎任何一个细节都可能给病人带来无可挽回的影响。”刘贤华说。
  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工作之余,刘贤华和他的团队通过对国内外血管外科新理论、新技术的研究和总结,对血管疾病的治疗进行了大量革新,始终跟随着国内最新的潮流。任何一个新手术开展前,他们都会进行反复的模拟实验,知道所有细节都做得非常完美才会应用到病人身上。“很多高危手术,每天都有种如履薄冰的感觉,必须细心再细心。”刘贤华说。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