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告诉你,离大货车远点
超载比空载制动距离增一倍,车越大“死亡弯月”越大,大货司机视觉盲区多
2015年08月14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13日,“打非治违”集中整治交通违法统一行动进入第2波次,具体内容为整治套牌假牌车和渣土车、黄标车。
  当天上午,在威海新港码头,交警三大队举行了“安全行车演练现场观摩会”,通过两组实验直观展示安全行车的重要性。
  本报记者 孙丽娟
实验一:大货车超载、标载、空载状态的制动距离对比实验
  1、说明:
  实验选取了三辆厂牌、型号相同,车况相近的大货车,分别在超载、标载和空载状态下,以50公里每小时的速度到达测试点时,采取紧急刹车,然后测量这三种状态下的制动距离。

2、数据:
  1号车:超载(车辆核载16吨,实载43吨,超载率168%)
  制动距离:33.1米
  2号车:核载(车辆核载16吨,实载16吨)
  制动距离:20.8米
  3号车:空载(车辆核载16吨,实载0吨)
  制动距离:17.1米
  3、结论:
  通过实验数据可以看到,大货车超载越多,紧急制动距离越长,超载一倍,制动距离也增了近一倍。
  值得注意的是,实验当天参加测试的车均是刚挂牌满两年的新车,车况较好,且实验场地路面平坦,地面摩擦系数比普通沥青路面大,参试车的速度仅50公里每小时。
  在这种情况下,超载车的制动距离增加近一倍。若车况不好、车速较快,在下坡路或遇恶劣天气,超载车的制动距离将远远增大。
  民警介绍,超载导致车辆惯性加大,制动距离加长,轮胎因负荷过重而变形,从而引发爆胎、偏离行车轨道、制动失灵。不仅如此,超载还影响车辆转向性能,导致转向失控而侧翻,大大增加行车的危险性。
实验二:大货车内轮差实验       ※内轮差是指车辆转弯时,前内轮转弯半径与后内轮转弯半径之差
  1、说明:
  实验选取了一辆长约10.5米、宽约2.5米、高约3.5米的重型自卸货车。为清晰显示大货车前后车轮的行驶轨迹,工作人员将白色石灰粉洒在车轮上。驾驶员驾车右转。

2、数据:
  实验过后,货车行驶过的路面留下两条轨迹,分别是前轮、后轮所走路径。转弯时,两者轨迹产生偏差,形成内轮差。经测量,内轮差长达2米多。
  为更直观展现内轮差的危害,工作人员找来一个空纸箱,放在右前轮位置,留出安全距离。货车启动右转后,右前轮顺利通过纸箱,但随后陷入危险区域,被卷进后车轮之间。

3、结论:
  这是一块安全盲区。它与车身长短、轴距有关,车身越长,轴距越大,这个差就越大,也越危险,因此大车内轮差常被称为“死亡弯月”或“拐弯杀手”。
  一般而言,1.5米是横向临界安全距离,而大型车的安全距离至少在2米以上。
实验三:大货车视觉盲区的实验
  1、说明:
  实验同样选取了一辆长约10.5米、宽约2.5米和高约3.5米的重型自卸货车。工作人员找来7名实验者,分布紧靠车辆的前方、右侧及车尾。站好后,驾驶员坐在主驾驶座上,确认是否能发现7名实验者的“存在”。

2、数据:
  威海世昌物流有限公司驾驶员高海艳参与实验,观察前方,他根本看不见紧靠车身的那名实验者。通过后视镜,高海艳只看到车右侧位于第2车桥、第3车桥旁的两名实验者,而车右侧第1车桥、第4车桥及车尾附近的两名实验者均“不存在”。

3、结论:
  所有车辆行驶过程中均会产生视觉盲区。因此,驾驶员要注意观察周围,小型车驾驶员和行人更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尽量和大货车保持足够大的距离。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