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对于新毕业的大学生,综合考虑薪资发展才是第一位的,传统的国企吸引力已经不再明显。(资料片) 本报记者 周青先 摄
国企员工尤其是高管,这个曾几何时让人羡慕的岗位,如今越来越多地成为一个中性词。讲求高效创新理念的当下,不少国企却被与僵化、低效、臃肿等词联系在一起。进入或留在国企工作,特别是对那些追求高薪或追求自由工作空间的人来说,已经不再是第一选项。
本报记者 刘德峰 马绍栋
运营商省公司两年离职十几人
“最近这两年离职的人很多,光我们省级公司就有十几个,其中大部分是中层管理岗位或一些业务部门骨干。”一谈到国企“离职潮”,某运营商省级公司综合管理岗位的陈斌觉得通信行业就很明显。这其中有虚拟运营商、铁塔公司成立的影响,也有众所周知的互联网冲击,还有这些年企业自身发展的问题。
“这些年对国企的限制越来越多,比如国企限薪,监察审计更加严格,反映到员工身上却是活越来越多,而收入却只减不增。”陈斌举例说,原来业务发展早期,可以通过个人的圈子把业务交给别人,现在都要走招标程序。“像我也负责一些市场推广,原来挑几个广告公司定价就行,现在要求必须公开招标,2天的程序现在至少要走1个星期,而且有时候因为成本压缩,效果也不一定好。”
比起省级公司的陈斌,基层运营商网点的普通员工面临的考核压力更大。“普通员工收入从十年前开始就没有增长,尤其是集团公司处级以下员工。”陈斌说,他2006年入职,基本见证了通信行业“由盛转衰”的过程,从近两年情况看,公司彩信、短信下滑非常明显,直接影响基层营业员工。
“我原来是聘用制,从去年开始公司要求90%转为合同制员工,原则上要求待遇不低于转聘之前,但一般每月也就3000元左右,这个水平基本没竞争力。”省城一家运营商基层网点员工曹川告诉记者,运营商是国企中很早就开展从老总到基层“全员营销”的,竞争十分激烈,原来一说在运营商工作还很有荣耀感,现在就是一个很大众化的服务行业,而且各种考核压力巨大,“新用户不好发展,做不好奖金减一半很正常。”
新公司破产,心里却有了准备
6年多以前,已有40岁且稳居中层人事管理岗的李杨,毅然离开了他已工作近20年的地方,一个诞生于计划经济时代后经改制而来的老国企。
“因为可以分配某些匮乏资源,当时被很多人看作很好的单位。”26日李杨回忆自己的第一份工作时说,“因为已经习惯了强势,在他1990年入职时,同事们几乎没有任何市场经济意识。”
随着物资供给的市场化改革逐步进行,李杨所在的单位开始受到冲击,不过机关式的管理和已显僵化的体制,让企业有些无所适从。“由于老国企一直没有打造市场管理体系,所以表现出极大的不适应。”李杨告诉记者,甚至企业决策层也表现出了迷茫,“不知道怎么干,甚至不知道应该干什么。”
此后,该行业放开,充满干劲的竞争对手和挑战者出现,李杨所在的老国企终于难以支撑,开始谋求职工分流。据其介绍,按照当时的职工分流安置政策,已是中层管理者的他本可以保留待遇,并安稳地等待退休。“最后我还是受不了按部就班的生活,因为我对那种生活太熟悉了,几乎看不到任何改变的希望。”
接着他就在同事不理解的目光中,离开了这家老国企,并加入一家民营企业。新的工作与家庭电脑相关,“就像从夕阳一步迈进了朝阳。”他笑着说,进入新公司后,他做过销售、财务等多个岗位,自我不断提升,还晋升高管序列。
可惜的是,新东家因经营不善,李杨加入5年后,公司破产。不过已经历练过的他对于这一局面有了心理准备,现在又打算自己创业。“现在回过头来看,我一直都没有后悔过。”他说,之后他又曾回到老国企所在的地方闲逛,“果然跟我想的一样,就连各办公室桌椅的摆放都没有变化。”
新一轮国企改革,不少人面临去与留
或追求高薪或追求自由,不少国企员工都是基于自身利益进行优化选择。目前新一轮的国企改革拉开大幕,尤其是随着“契约化”及“内部市场化”等方面的改革进行,有新的国企不断诞生,旧的国有企业岗位被精简已成为定局。
以兖矿集团的内部市场化为例,兖矿集团总经理、党委副书记李伟曾向记者介绍说,2014年来,兖矿集团完成了集团公司、专业公司和矿处单位三级机关机构改革,机构数量减少40%,管理人员减少15%,累计减少处级管理人员161人,各类用工1.8万人。对兖矿集团而言,这是其降本增效的必然趋势。在这个方向之下,也就必然要有国企职工主动或者被动选择离开。
当然,今年加入国有企业的人数同样不可忽略。据记者了解,在山东省管企业越来越重视资本运营的今天,像鲁信集团、浪潮集团、黄金集团、兖矿集团等企业,均成立了自己的资本运营类子公司。据介绍,这些新公司产生的新岗位,往往都能吸引众多省内外的金融人才。
30岁的周云就是这些新岗位的关注者之一,“我已经参加过几家类似企业的考试。”他告诉记者,在每次参加这样的考试前,他都曾以为不会有太多的竞争者,“没想到在参加一个租赁类金融国企的笔试时,居然去了上百人。”周云说,在他面试一家能源类企业的创投公司时,还遇到了不少民营企业的员工甚至经理层。
“我觉得自己没有辞职创业的经济基础,也没有那么大的勇气。”原来就在山东某国企工作7年多的周云表示,在当下的经济发展形势之下,即使他已无意留在目前自己所处的企业,但还是想尽量能够加入国有企业体系,“既能有更广的发展空间,又能获得本地较高水平的薪酬及福利保障,这样至少可以把换工作的成本降到最低。”(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人物为化名)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