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的利润都被“四大家族”赚走
国产机器人弯道超车机会在哪
2015年11月27日 来源:
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记者 李虎
“你会唱歌吗?唱一个。”
“你是在跟我说话吗?”
上周五,在济南举行的中国智能制造国际高峰论坛暨中国智能产业创新创业大会上,一款有些萌萌哒的“阿凡达”陪伴型机器人无疑是明星。参观者都会停下脚步和它逗两句。不过,它回答最多的一句话是,“你是在跟我说话吗?”
因为这位“阿凡达”并不懂交互,很容易就被问住了。
“其实,现在的重点不是放在服务型机器人、人型机器人上。现在中国是老龄化社会,可能要陪打高尔夫球、陪打网球,搞一个非常漂亮的丫头搬到你家里,你受得了吗?”中国工程院李德毅院士认为,要把服务型机器人研发的重点放在端上,研发语言和图像丰富、认知复杂、动作相对简单的特定认知领域的云机器人上。
李德毅院士的这个建议,是基于中国的工业基础薄弱的现状提出来的。在他看来,中国的工业基础不如德国,工业3.0都走得不踏实,要做4.0的产品做不出来,所以,要把重点放在开发机器人的“端”上。比如百度导航可以把林志玲声音的导航机器人改造成一个可以与驾驶员聊天、互交的机器人。当然,要做出一个复杂的高精度的机器人,必须要深度学习云计算和大数据红利。
科技部“十二五”服务机器人主题专家组组长王田苗在会上透露了一组数据,去年中国市场上销售机器人5.7万台,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机器人消费国,其中国产机器人1.6万台。全国有40多个机器人产业园区,有2000家机器人公司,其中70多家上市公司开始涉足机器人产业。
工业机器人为什么在大陆那么火?台湾新汉集团的林明浩说,因为机器人产业包括了控制器、减速器、伺服器,能够带动整个产业的发展。连瑞典ABB今年也把机器人的总部搬到上海,它认为未来机器人的整个发展趋势会由中国市场引领。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研究院刘进长则在会上透露,济南高新区要拿出1.2亿元做机器人项目的创新创业平台。
英特尔中国研究院院长吴甘沙提出了一个严峻问题,世界知名的工业机器人,要么是欧洲的,要么是日本的。2014年,以瑞典ABB、德国库卡、日本发那科和安川这“四大家族”拿走了中国机器人市场80%的份额。高端机器人市场上,其本上是这四大家族的天下。
再看看中国做的机器人,三个核心部件,一个减速器、一个控制器、一个伺服电机,这三个成本加起来就19.5万元,国外一个在汽车流水线上工作的弧焊机器人整机价格17万以上。国内机器人产业现在面临的是核心技术尤其是精密技术缺乏的现状。
“从2013年底开始,四大家族的机器人本体开始大幅降价,降幅普遍在40%左右,它们这么做的目的,就是以价格优势来打压国内机器人制造业发展。”作为济南本土的机器人自动化厂商,山东山姆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邱洪波告诉记者,机器人核心部件和机器人本体制造都控制在国外厂商手中,而这部分产品利润占到行业总利润的80%左右。
除了机器人本体,机器人自动化系统越来越受到厂家重视。台湾新汉集团通过云端依据数据分析对系统做控制,给富士康生产加工iPhone6s机壳的机器手臂做了一个方案,减少产品不良率。在导入这个方案前iPhone6s机壳的不良率在3%。以年产3000万台手机计,3%就不是一个小数字。
国内厂商多数只能通过给机器人做控制系统来盈利。邱洪波坦言,大钱都被做机器人本体的国外厂商挣了,国内厂商做系统集成挣的都是辛苦钱。
智能制造的消费大头还是来自汽车整车厂等大型企业,他们对机器人稳定性和精度都要求非常高。邱洪波说,国内同类产品在价格上能便宜近20%,但难以保证精度和稳定性,而车企无法接受故障导致的停工,所以无论价格如何都会选择国外品牌。
中科院院士吴宏鑫到日本考察,他看到日本机器人公司在生产考核上非常严,一个简单的工作摆动动作可以做一年。吴宏鑫坦言,国内公司都在搞机器人,但都没有深入研究,哪个好干干哪个。所以,必须要组织力量攻关,否则就只能抄。
山东莱茵科技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崔智告诉记者,对于机器人本体的技术攻克,目前看只能哈工大机器人科研所或是新松机器人这样技术、资金雄厚的企业或科研院所来完成,民企目前还没有这个科研投入的实力。
吴甘沙则认为,未来机器人技术前沿的竞争可能不是机器的竞争,而是计算的竞争,通过计算改变机器人竞争中的格局。他举了PR2的案例,PR2是美国一家公司做的机器人,公司现在已经破产了,因为它出产的机器人太贵了,这源于其使用的高精度电机价格非常昂贵。有没有可能改变它的成本结构和技术结构,使这个20万美金成本的机器人下降到8000美金?
国内有BAT这样在互联网领域的领先企业,促使中国走这样一条路子,工业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这是互联网时代中国要实现弯道超车的机会。
“机器人领域,我们的优势在软件方面,未来借此赶超很有希望。”邱洪波认为,短时间内国内很难在国外领先的工业机器人市场上实现赶超,但未来服务、消费类机器人会成为另一个爆发点,这些用于扫地、陪护、娱乐、教育的机器人在本体精度上要求不高,但对软件控制上的精度要求较高。未来机器人消费肯定会向民用消费端前移,在资本、技术的双重推动下,肯定能有跨越式发展。
“目前很多国外厂商只是销售机器人本体,较少涉及售后、保养以及自动化人才培养,这块市场国内厂商还是有机会的。”崔智预计,这部分未来市场规模或将超过机器人制造和自动化系统集成两方面,成为机器人领域的另外两个赢利点。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