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争让航企抢着给手机“解禁”
2018年01月19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这几天,各航空公司争先恐后为手机“解禁”。你争我抢的劲儿,来源于航空企业间的激烈竞争,正是竞争推动了技术革新,推动着服务质量的提高。这股劲对管理部门而言也是个提醒,在守住安全底线的基础上,不妨给予企业更大的空间,让市场发挥作用。
  短短几天时间,山航、海航、南航、东航等多家航空公司,宣布国内航线的乘客可以使用手机了,多年来有关客机上“解禁”手机的呼吁,终于变为现实。尽管各航空公司设定的具体规则并不相同,但“解禁”本身已经为乘客享受更好的航空服务创造了条件。
  纵观几天来与此相关的新闻,各航空公司颇有争先恐后之势。一方面在舆论宣传上争抢“第一个吃螃蟹”的名号,给用户留下好印象;另一方面则在航空互联网服务上下足功夫,提高本公司的吸引力。你争我抢的劲儿,来源于航空企业间的激烈竞争,正是竞争推动了技术革新,推动着服务质量的提高。这股劲对管理部门而言也是个提醒,在守住安全底线的基础上,不妨给予企业更大的空间,让市场发挥作用。
  用“争先恐后”来形容各航空公司的动作,一点都不过分,翻看这几天的相关新闻,甚至很难梳理出到底哪家公司最先给手机“解禁”。有航空公司表示18日的国内航班全部实现“解禁”,另一家航空公司则以图文形式展现当天凌晨的“解禁首飞”;技术相对成熟的在宣传语中主打“机上WiFi”,技术达不到的也不忘抓紧时间“表个态”……是否给手机“解禁”,“解禁”到什么程度,俨然成了评判一家航空公司“行不行”的标志。竞争一旦开启,各家的唯一对策就只有加快技术革新、提高服务质量了。
  放在以前,类似的情况更多见于手机领域,这两天还有几家公司为了“首发”装载最新芯片的新机型,打得“头破血流”。之所以如此,恰恰是因为手机制造领域是相当开放的,竞争是相对充分的,相关管理部门并没有过多插手。此次航空业的“解禁大战”,也正得益于航空主管部门的率先行动。去年新修订的《大型飞机公共航空运输承运人运行合格审定规则》,放开了对机上便携电子设备的硬性“禁令”,几天前民航局发布的《机上便携式电子设备(PED)使用评估指南》,则为飞机上“解禁”手机扫除了最后的障碍。
  民航领域的“手机解禁潮”,既验证了市场竞争对行业的促进作用,同时也在提醒管理部门,应适时给予市场主体更充分的活动空间。说起在飞机上使用手机,社会上呼声一直很高,从国外的经验来看,并不存在技术上的障碍,国内航空公司对此也早有表态。正是过于严格的管控,推迟了乘客享受这项“福利”的时间。退一步讲,当初的严格管控很有必要,管控的放宽也并不迟,从去年9月修订《规则》到现在,多家航空公司短短三个月就做好了准备,那就更能证明放开竞争空间的必要性。
  回顾中国民航几十年的发展,从航空运输保障单位到政企合一管理模式,从政企分开再到允许民营资本介入,这本身就是市场空间不断打开、市场竞争逐步引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管理部门需要做的就是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守住安全生产底线,把“生命至上、安全第一”作为管理工作的指导思想。把底线守住了、守好了,剩下的就交给市场,让企业等主体充分竞争,不断满足消费者对航空服务的更高需求。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