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冬难享集中供暖福,住户盼过个热乎的冬天
部分居民用炉子取暖近30年
2014年10月24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张店共青团西路北三巷4号楼一居民供暖全靠生火炉取暖。 本报记者 王鸿哲 摄
   本报记者 唐菁 
  离供暖还有一个多月,但有一部分老旧小区,因为建造年代久远、设施陈旧,无法享受集中供暖,那这些小区居民的冬天该怎么度过呢?23日,记者走访了张店中心城区无法供暖的老旧小区,了解他们如何过冬。

冬天在屋里穿棉袄棉裤,用煤取暖一季三千元
  张店共青团西路北三巷4号楼是上世纪80年代初建造的,房子也都是员工宿舍或单位的福利分房。67岁的常安成在这个小区住了近30年了,记者来到一轻宿舍采访时,他正好在楼下和邻居讨论用什么炉子更省钱、更方便。
  “用火炉子取暖快30年了,每个冬天都得往楼上提煤,这几年年纪大了,实在提不动了,儿子每个周末回来帮我提,后来实在不方便,就换了电暖气。”常安成说,刚开始使电暖气舍不得用电,屋里只有12℃至13℃,得穿着棉袄、棉裤在屋里走动。
  “一个月光电费差不多800元,四个月下来,得3000多元钱,这对我们这种已经退休的老员工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常安成告诉记者,整栋楼有40户,80%用火炉子,其他的用壁挂炉和电暖气,用火炉子的一个冬天差不多得2吨煤,按照今年一吨煤1500元来算的话,也得花费接近3000元钱。

老人每天提几十斤煤上四楼,煤灰处理也是难题
  记者采访的时候,正好遇到正在楼下收拾零碎木头的王先生,王先生告诉记者,一到10月份,他就跟老伴开始拾一些零碎木头,放在屋前的小院晾晒,预备过冬用。“现在煤倒是好买,但生炉子的木头却没那么好弄,得多攒下一些。”过冬时,王先生每天往四楼提近30斤煤,他无奈的说:“60多岁的人了,腿脚也不好了,空手爬四楼都费劲,更别说再提着几十斤的煤了,但提不动也得提,不然怎么过冬呢。”
  王先生告诉记者,这栋楼几乎都是60岁以上的老人,有的都80多岁了,大部分孩子都不在身边。“因为不通暖气,烧火炉是无奈,但是往楼上提煤,往楼下提煤灰太麻烦。”据了解,烧火炉产生的煤灰没有统一回收渠道,居民只能当做垃圾,将其倒在小区垃圾桶里,这给环卫人员也带来了很多麻烦。
  王先生希望尽快通暖,这样不仅能省一部分取暖费,更不用楼上楼下奔波了,让老年人可以过一个温暖、省心的冬天。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