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药监管走来“吹哨人”
2014年11月17日 来源:
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记者 王赟
食品安全法律专家冯文煦曾表示:全球揭露的食品安全案件中,政府部门查出来的很少,大部分是企业内部员工、竞争对手或维权组织揭露的。
世界各国目前都在大力建设自下而上的“内部人”举报制度,激励内部知情人士主动举报公司的违法行为。为了避免“内部人”或“告密者”这样的名词可能传递的负面印象,美国民权活动家拉尔夫·纳德在上世纪70年代提出了“吹哨人”的说法——吹哨人这一名词很好地传递了为社会公义挺身而出的正面形象,沿用至今。
早在1863年3月,美国国会通过《虚假宣称法》,正式立法保护举报私人和政府部门的不正当行为的“吹哨人”,《虚假宣称法》规定任何个人都可以代表政府起诉非法商人,并可以从政府得到的赔偿中分一杯羹。在美国社会中,吹哨人的举报行为在维护食品安全、举报企业破坏环境的行为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在专业程度很深的制药业,吹哨人更是功不可没,在1991年到2012年间涉案金额最大的20例案件中,由吹哨人发起的占据了其中的18例,这其中就包括了2012年曝出的“葛兰素史克虚假广告案”。
我国并非没有食品安全有奖举报制度。早在2000年修订的《产品质量法》第10条就规定了有奖举报制度,该法规定“产品质量监督部门和有关部门应当为检举人保密,并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规定给予奖励”。2011年,国务院食安办发布了《关于建立食品安全有奖举报制度的指导意见》。由此,各省都建立了食品安全有奖举报制度。
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秘密,尽管官方试图培养中国食品安全“吹哨人”,但在证人保护上没有周密的法律设计,证人的人身安全得不到有效保护。在立法层面,2008年的食品安全法草案和去年的修订草案送审稿,都规定了有奖举报制度,但最终都删除了这一规定。而美国吹哨人制度的成功,建立在对举报人严格保护的基础之上。美国在2010年通过的“道格-弗兰克法案”明确规定雇主不得因雇员帮助证券交易委员会进行调查而对其解雇、降职、恐吓、骚扰或歧视。如果雇员认为遭到雇主的报复,可以起诉雇主并要求赔偿。
目前陕西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方面也对外公布,陕西正在探索“吹哨人”制度,鼓励企业员工对餐馆违规行为进行有奖举报。最重要的是,“吹哨人”制,它倡导了一种人人应该维护社会道义的公民价值观,使得更多的人愿意承担起“吹响哨声”的责任。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