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作坊”整改,拿到“食安户口”
青岛发放首张食品小作坊备案证明
2015年05月06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食药监局工作人员帮助小作坊整改加工场所。 (黄岛区食药监局供图)
     本报青岛5月5日讯(记者 吕璐 潘旭业) 一家凉皮生产黑作坊整改后有了“食安户口”。近日,青岛黄岛区食药监局为西城区“杜家凉皮加工部”办理了《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告知性备案证明》,该作坊成为青岛市首家取得小作坊备案证明的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
  日前,青岛黄岛区食药监局“12331”投诉举报热线接到举报,举报者称在西区王家石桥村有一家凉皮生产黑作坊,生产的凉皮添加了有毒有害物质。黄岛区食药监局珠海食药所的执法人员调查发现,该凉皮加工点是姓杜的老夫妻经营的,没有取得合法生产资质。加工点内有凉皮加工间、储物间和厨房,现场物品比较杂乱,但卫生条件尚可,并且没有发现非法添加剂。抽检结果显示,该加工点生产的凉皮并没有添加有毒有害物质。不过,对于该加工点未经许可违法加工凉皮问题,杜先生主动接受了行政处罚,并表示会立即整改,争取办理合法手续。
  为了帮助小作坊转型升级,珠海食药所工作人员几次前往现场查看机器设备、上下水情况、安全设施等,帮助杜先生审查修改设计图纸,帮助生产间进行改造。经过两个周的努力整改,小作坊终于达标,珠海食药所为其办理了《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告知性备案证明》。
  过去,这些小作坊没有规范的生产线、门头等,无法取得生产许可证等证照,身份不合法,只能跟执法人员“打游击”,是监管的难点。去年年底,青岛市食安办制定出台了对小作坊的最严格监管制度,对达不到办理食品生产许可证条件的食品生产小作坊,在基本条件能够保证食品安全的情况下,小作坊备案申请并提交材料,执法人员现场核查合格的将对其实行备案登记管理,并办理《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告知性备案证明》。杜大爷的凉皮作坊也成为青岛首家取得小作坊告知性备案证明的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
  今后,食药部门将采用“户籍化”管理模式监管小作坊,所有纳入监管的小作坊都要签订食品质量安全承诺书,接收社会监督。记者从青岛市食药监局了解到,通过前期网格化摸排,岛城目前有近400家食品加工生产小作坊,将先期纳入监管。2016年底前,实现小作坊监管全覆盖,依法取缔黑窝点。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