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崔滨 单一交易日的行情当然不代表股市的未来,但未来何尝不在每日指数的起伏之中?2日,IPO重启的重磅“靴子”落地后的首个交易日,本应受惠的A股指数踉跄下行,沪深两市逾400只个股跌停,创业板指数更是重挫8.26%,创历史单日最大跌幅。 涨跌固然是股市的常态,但对比而言,2日A股尤其是创业板的大跌说明,投资者缺的不是资金而是真正的信心。长久以来,A股作为上市公司融资圈钱场所的形象一直未能在投资者心中改变:恶意疯狂打新、炒新,导致信息不对称、资金规模小的二级市场中小投资者深受其害;监管的软弱与缺位,早已使得散户们对监管层历次出台的改革、调整信心不足。 从这个意义上说,2日的股市行情里,“圈钱”、“投机”重灾区的创业板历史性下跌,正是投资者们对中国证券市场惯性式失望的极端情绪表达。而且,更为严重的是,虽然监管层已经意识到资本市场的症结就在于制度设计,酝酿已久出台的新股发行制度改革,目的也正是要改变中小投资者被任意宰割的现状,改变谈IPO重启就急于逃离资金的非良性运转现状。但如若市场的信心始终无法建立,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必然无法走出对A股失望的心理阴影,这项被各方寄予厚望的证券改革也就会增加几分曲折。 但正像人民日报2日对新股发行制度改革的观点,A股需要利空出尽才能积蓄向好的力量。同样来看2日创业板创下的历史性跌幅,也可以看做市场对该板块上市公司粉饰业绩、疯狂超募、高管肆意套现等损害投资者利益行为的清算。可以期待的是,随着越来越多经过严格上市审核的候选企业进入A股市场,投资者们将有更多的“用钱投票”的机会,而那些罔顾投资者权益的公司,将在日益多元化、规范化的市场选择中被抛弃。 证券市场就是这样一个异常看重信心的所在,这种信心不属于每一个单独的投资者,但始终困扰着每一个投资者的市场选择。同时,简单堆积政策文件断不能赢取这种信心,它注定来自于整个市场经年累月的沉积,以及各个参与方对市场规则、制度的构建、完善和尊重。2日的这一轮与信心预期背离的A股指数行情说明,在新股发行改革尚未最终现形前,中国股市的投资者们还在观望与犹豫。这一轮备受期望的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等证券新政,只有踏实而持续地推动中国资本市场向公平、法制和务实的未来迈进,才不会辜负亿万中小股民的期许。这也是建立一个良性资本市场秩序的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