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的清明
2014年04月0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牟洪涛

  清明时节,春光明媚、万物复苏,天地之间阳气上升、空气清新。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许多风俗带有女人情结。小时候常听老人说:“清明佳节三月三,女子踏青荡秋千,痛痛快快耍三天”,所以,觉得“女人的清明”之说,还是挺靠谱的。
  清明时节,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即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据说“清明踏了青,不生脚痛病”,在老家,姑娘们到麦田里踏青,实际上是与农耕文化有关。春天阳气上升,冻土化开,麦地里的泥土特别松软,地里有许多细小的裂缝,水分蒸发快,为了保住水分,踏麦田是这一时期的农活之一,也就是在麦田中用脚踏踩两垅,把松土踩实。在这一时期,男人们都忙活着耕田、刨地,扶耧、播种,踏麦田就全撂给了女人们。你看吧,清明前后,青青的麦田里,花枝招展、欢歌笑语,好一派美丽风光。清明女子踏麦田成为我们家乡清明踏青的一种独特的表达方式,也很有意义。
  清明节正是燕子回迁的时节,在古代,人们喜欢用蒸饽饽燕的方式来表达对春天的喜爱,后来逐渐形成风俗流传至今。蒸饽饽燕是女人展示面案手艺的时机。在农村,寒食加清明共三天,所以三天前家家户户就开始蒸饽饽燕。和好面,切成块儿,再搓成面团,再经巧手揉捏成型,首先把面团捏成鸟的身形,捏出头、颈、尾巴,用剪刀剪出两个翅膀来,剪出一些小刺刺当羽毛,头部一边嵌一粒花椒核当眼睛,燕尾压上梳齿,一个个面团变成了栩栩如生的“燕子”。手艺好的女人此时颇受青睐,被这家那家地请去帮忙,大展风采,有好的口碑。
  清明的另一习俗就是荡秋千。据说荡秋千古已有之,到了唐宋时期,荡秋千逐渐成为女子嬉戏玩耍的游戏,流传至今,仍受人们的喜爱。清明时节,换上春装,架起秋千,在空中飘来荡去,翩翩若飞。荡秋千,可以舒展心情,开阔视野,锻炼胆量。老人们说,秋千甩得高,日子过得好,特别是妇女和孩子们,对这项活动特别喜爱。荡秋千需要的是身体的协调平衡,对于女性尤其适合,传统医学认为女子多郁症,荡秋千是非药物解郁的好方法。早年间,如果谁家年前刚娶了新媳妇,清明则要在家门口或场院里负责支个秋千,好让大姑娘、小媳妇们来尽情地荡秋千玩,当然,也有不服老的婆娘出来凑热闹。“无风一上秋千架,小姝身材比燕轻”,秋千飘荡,女子们衣衫裙裾随风飘动,摇曳多姿,甚是好看。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