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7”谐音“我要吃”,“520”谐音“我爱你”……制造乐趣又过得轰轰烈烈
谁是数字节日流行背后的推手
2014年05月2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20日,在张店区民政局婚姻登记处门口,情侣排队领证。 本报记者 王鸿哲 摄
    本报记者 刘光斌
  “520”因谐音我爱,近年来被不断炒为网络情人节,由于年轻人追求潮流,加之商家推波助澜,越来越多的新人赶在这天登记结婚。记者了解到,5月20天当天,淄博有近800对新人领证,部分区县登记人数比平时增长了5倍多。
网络节日越来越火爆
  “我们就是冲这一天登记的,520,我爱你嘛。”一对在张店登记的年轻人说。和这对年轻人的想法一样,不少情侣在张店、淄川等民政局外排队登记。
  “520”等网络节日这几年为何突然火了起来?据了解,以“520”、“521”代表的数字化爱情可追溯至2001年某歌手的一首歌《数字恋爱》,歌词里520被喻成我爱你。2005年,另一名音乐人的网络歌曲又将我爱你与网络情人联系在一起。后来娱乐界不断有人以该方式表达爱的含义,并带动追求时尚的年轻人加入,随后5月20日和5月21日成了网友们自发兴起的节日——网络情人节。此后,520、521还与1314等数字组合,出现5201314(我爱你一生一世)等数字化的爱情表现方式。
  随着520、521等网络节日火了起来,很多年轻人扎堆5月20日、21日登记。他们选择在这几天登记结婚,目的大多是图吉利或留作纪念。据张店区民政局婚姻登记处统计,近年来曾多次发生网络情人节登记热潮,登记人数最多的一次是2013年1月4日那天,当天张店区有270对新人登记。
  据了解,“520”网络情人节等不断被炒热,与一些商家借势打起促销牌也有很大关系,特别是一些购物网站,不断制造节日,让市民消费。“这些节日越来越流行,商家就有利可图,这是商家所希望看到的。”业内人士分析认为。

民俗专家:谐音只是代表着一种美好愿望
  “对于数字谐音含义的追求,其实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可找到根源,比如8代表发,6代表顺。”烟台大学民俗学教授刘汉杰表示。他认为,5月20日这一天婚姻登记人数暴增,体现的只是一种青年人的时尚追求,尚不能作为民俗来看待,而它能否发展为民俗,现在也不能断定。
  对于该符号的含义,也有专家强调其人为的赋予性,“数字符号与其谐音含义之间本没有必然联系,但是人们将内心的一种愿望、期盼融入数字之中,实际上是赋予这个符号一种特殊的含义。这个含义满足了人的某种需求,反过来也会影响人的行为。”山东理工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牛喜霞认为。
  “选择5月20日等日子登记结婚也体现了年轻人盲从的一面。“一个人说好,两人说好,接下来便是成千上万的人说好,其中肯定有盲从的成分存在。”牛喜霞告诉记者。
  她说,婚姻登记是个人问题,在时间选择上每个人都有自主性。无论数字谐音、生日或相遇纪念日,其实是表达当事人的美好愿望。而愿望并不代表现实,与其盲从不如谨慎选择。

5月20日当天 800对新人领证
  本报5月20日讯(记者 刘光斌)“结婚得看日子,520代表着我爱你,这一天领证很有纪念意义,也希望我们能一直恩爱,一直幸福下去。”小陈和女朋友已经站在了20多米长队伍的最前边,他告诉记者自己早上8点钟便来张店区民政局婚姻登记处等候,一直到下午3点才看到希望。记者随机采访了5对新人,其中3对都是奔着“520”而来的。据张店区婚姻登记处主任刘敏介绍,等待登记的队伍曾达50米左右,而凌晨3点便已有新人前来等候领证。
  据了解,今年5月20日张店区婚姻登记处共办理160对新人登记,对比往常的30多对,同期的50多对,分别增长5倍与3倍。而其他区县的情况也大体类似,比如淄川区平时每日有近20多对新人登记,而今年5月20日当天便增长至130对;博山区平时有10几对新人登记,而20日当天则有96对新人。
  截至5月20日下午5点登记工作结束,淄博近800对新人登记结婚。“我们登记处平时的登记人数就30多对,而往年5月20日的登记人数也就50多对,像今年扎堆520还是第一次。”张店区民政局婚姻登记处主任刘敏介绍说,为保证登记工作,婚姻登记处的三个办公窗口已全部启动,工作人员全天都没有休息。
  “这种登记高潮大概会延续到21日,情侣都是图个好彩头,这几年越来越流行,很多情侣都赶在这两天领证。”刘敏告诉记者。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