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首例心脏移植患者“10岁”了
老人赶到为她做手术的医院和医护人员共同庆生
2014年07月17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7月16日,64岁的孙金环(中)迎来了她的特殊生日——心脏移植10周年。当天她专门赶到医院,与医护人员共同庆生。  本报记者 李钢 摄
     “我这相当于换了新发动机,带着其他零件也好使了。”如果没人说,谁都不会相信,眼前这位风风火火的老人,曾经做过心脏移植手术。7月16日,64岁的孙金环迎来了她的特殊生日——心脏移植10周年,她也因此成为我省首例心脏移植超10周年的患者。为表达对医护人员的感激,当天孙金环专门赶到医院,与医护人员共同庆生。

  本报记者 李钢       

64岁老人 过“10岁生日”
  “我这相当于多赚了10年啊!感谢医护人员,感谢好心人。”7月16日,一场特殊的庆生仪式在省千佛山医院举行。虽然主角是64岁的老人,但她庆祝的却是“10岁生日”。
  孙金环的老家在威海。“2001年,我51岁退休,2003年,突然查出很严重的心脏病。”孙金环说,当时病情发展很快。
  曾参与孙金环心脏移植手术的省千佛山医院心外科主任医师刘天起回忆说,当时只有心脏移植才能挽救孙金环的生命。
  辗转得知省千佛山医院可以进行心脏移植手术后,孙金环来到了济南。让一家人喜出望外的是,三个月后,孙金环老人“活蹦乱跳”地回到了老家。老人的女儿谷女士说,从此老人有了个新的生日,“7月16日手术的,这些年,我们每年都会在这一天为老人庆生。”
  在“10周岁生日”之际,老人决定到医院与医护人员共同庆生,以表达对医护人员的感激。老人提前好几天就带着女儿和外孙女赶到了济南。

做楼长,义务为居民服务
  庆生仪式上,孙金环老人切下一块块蛋糕,送到医护人员手中,表达着对医护人员的感谢。“要是没有医生,没有社会上那么多好心人,我不可能再活这10年。”
  自从手术后,孙金环老人变得更加乐观开朗。“我已经死过一次了,想开了,要把每一天过好。”现在,64岁的孙金环每天都会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得满满当当,“老伴患有帕金森,需要照顾,还有外孙女和孙子,我也照顾着。”除了照顾家人,孙金环还要把自己的“余热”传递给身边人。“我现在在小区做楼长,每天义务在小区打扫卫生,管着10栋楼,为大家做点事。”
  说起这些,老人充满了激情。“我能再活这么些年,离不开医生护士,离不开社会上的好心人,也离不开政府的好政策,所以我要尽自己的能力为社会多做点事。”
  在孙金环的影响下,老人的女儿、外孙女等也积极参加社区活动,为社区居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虽然生活不富裕,但孙金环老人很满足。“以前,我的退休金基本都要买药,现在政府的医保政策更好了。”孙金环说,“现在器官移植之后的用药、检查等都算大病,基本不用自己拿钱了。”

11年50人 接受心脏移植
  “她是我们做的第四例心脏移植,但她是在我们这里做心脏移植的第一个山东人。”刘天起介绍,自2003年开始,省千佛山医院开展心脏移植手术,前三例都是外省患者,第一例心脏移植患者存活已经超过11年,现在仍在上海一家企业正常上班。
  “心脏移植技术已经很成熟了。”刘天起说,可能在很多人眼里,心脏移植成功率低、费用高,“其实不是,在我们这里费用在20万元左右,当然这要看患者的病情,前段时间有一个患者,只花了15万元。”此外,心脏移植的存活年限也在不断延长。“目前内地心脏移植手术患者活得最长的应该是18年。”刘天起说,到明年,我省心脏移植存活超过10年的将达到七人,“存活的长短还与开展心脏移植手术的早晚有关。”
  据介绍,省千佛山医院是目前我省唯一的心脏移植定点单位,截至今年6月,该院已经完成心脏移植、心肺联合移植和心肾联合移植等手术50例,单纯心脏移植手术47例,手术成功率达到了95.7%,五年存活率达到78%。
  尽管省千佛山医院心脏移植量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但总体数量仍受限于器官供体数量。“心脏移植适应症很多。”刘天起介绍,心脏移植适用于各种治疗无效、心脏功能严重受损的病人,如大面积的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而无冠状动脉搭桥术机会的患者。
  刘天起介绍,现在我国的器官捐献刚刚起步,器官短缺成为重要制约因素。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