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文明养成不妨用用柔性手段
2014年10月17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冯燮        

  15日,济南市公共文明引导志愿者历下区大队成立,,历下区239名公共文明引导志愿者将开展相关志愿服务。(10月16日《齐鲁晚报》)
  针对“中国式过马路”,各地可谓措施不断,可抓拍、曝光、罚款等刚性措施最终效果并不理想。
  根据行人和骑车人的违法特点,采取罚款方式治理,执法成本太高,现有的警力条件难以对这类违法行为严格处罚。即使短期加大警力集中整治,也许会有短期的明显效果,但从长期来看,其弊端显而易见。大凡在非常态化的工作机制和方式方法下取得的“战绩”,成效大都难以维持长久。
  对不文明行为,处罚并不能完全解决问题,仅靠交警严管,治标不治本,公众的良好行为,除了需要自身的严格自律,还有赖于外部良好公共环境与秩序的营造,柔性手段或许更有效。
  文明引导员既能补充执法力量之不足,又不会造成执法所引发的尖锐矛盾,是柔中带刚、刚而不露的好办法,可以让市民养成良好的习惯,从心理上自觉遵守交通规则。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