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驿道题壁—于茂阳书法作品展”
暨学术研讨会19日亮相山东美术馆
2014年10月17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李清照《如梦令》
  由中国文联书法艺术中心、山东省文化厅、山东省文联、中国书法家协会教育工作委员会主办,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山东省书法家协会、山东省教育书法家协会承办的“驿道题壁——于茂阳书法作品展”暨学术研讨会将于10月19—26日亮相山东美术馆。
  此次展览共展出了于茂阳近二百幅精品力作,全面展示了他书法艺术研究的丰硕成果。据了解,此次展览中的书法作品包括了老子、孔子、孟子等先秦诸子百家的箴言论语;济南历代名人曹操、曾巩、赵孟頫、辛弃疾、李清照等人的诗文辞赋;唐诗、宋词、国学警示名句及书法教育等内容。形式各异,精彩纷呈。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张业法,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山东省书法家协会主席顾亚龙,山东省文联主席潘鲁生,波士顿大学终身教授白谦慎等为展览撰写了评论,国内外近百位著名学者将出席于茂阳的书法艺术研讨会。
  于茂阳的书法气象正大,把对文化的理解和观察汇诸笔端,将书法作为文化情绪的诗意表达,形成了自己的书体风格和气象,在当下书坛独树一帜。早在80年代末,于茂阳即以一手纯正的米芾行书扬名书坛,成为山东省青年书法家的中坚。他早年学书致力于行草书的创作与学习,其行草书以米芾行草书为宗,而又融入章草笔意,具有深厚的传统功力与鲜明的个性风格。
  于茂阳是卓有成就的书法家,更是一位学者,他的学问不仅体现在书法史学等方面的研究,在文学、诗词格律、文物鉴赏等不同领域也时有涉猎,友人索书,他多以自作诗词对联相赠。
  于茂阳也是当代书法教育大家,是我国高等书法教育专业的导航人。早在1994年,他创办了全国高校唯一的“书法教育专业”,在师范教育体系中确立了书法艺术的地位,而今已形成本科、研究生与继续教育的完整体系。1998年主持撰写了《二十世纪中国书法史》。2003年,在山东工艺美术学院设立了“书法装饰专业”,提出将传统书法与新兴媒介、材料应用、生活空间相结合,使传统书法作为艺术专业走向当代民众生活。2008年主持山东省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黄易研究》,在全国有很大影响。2011年还在山东创建全国第一个省级教育系统的书法家协会。为当代中国书法教育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对于书法家而言,书法教育的意义远远大于书法创作本身,在创作之余于茂阳还在聊城大学和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各捐赠20万设立了“于茂阳书法奖学金”,支持书法教育事业发展,承担着艺术家的责任,践行着弘扬书法艺术的使命。    (贾佳)
  ◥忘极
  ◇于茂阳
  1955年生于山东东阿。现为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党委书记、教授,书法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书法家协会教育委员会委员;山东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山东省教育书法家协会主席。
  名家点评
  ◇潘鲁生(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山东省文联主席、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院长):
  应该说,书法是一种学养文化,滤万色剩黑白,计白当黑,虚实相应,唯以观念贯穿其中,才能达到艺术创新的高度。茂阳的作品流贯浩然之气,充盈高远境界,与他几十年来为学为人的品格和修养相得益彰。事实上,也只有以人文境界和人格修养为支柱,书法艺术才有精气神韵。茂阳以对书法的倾心与执着,几十年躬耕不辍,自成风格,境界卓然,不仅于创作抒胸臆,写性灵,书情怀,状书法之无穷意味与境界,更致力将书法文化推而广之,授教育才,在大学书法教育体系乃普及教育中发挥积极作用,精于业并润泽于众,勤于艺而树立师表,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

◇张业法(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茂阳先生在书法艺术上是一个善于变通而又敢于突破自我的人。他书法的根基在米南宫,多年来他一直尝试用自我理解去变化南宫之书,颇有成就。近些年,他又探索以章草的简约之法来改造米南宫的用笔。尤其近两年,他不断锤炼用笔与字法,所作行草书内含章草的某种基因,师古却不泥于古,笔笔古人而又不失自我,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在书法教育上,茂阳先生又是一个敢为人先的人,如今书法专业在全国高校中如雨后春笋般的蓬勃发展,他是有初创之功的。

◇顾亚龙(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山东省书法家协会主席):
  茂阳书法以行草见长。其书取法晋唐,兼涉宋明,因器备长锋,熟驭使转,于自然流便挥运中集众家之善得心应手。又数十年教书育人,硕果累累,教学相长,体悟甚丰。正所谓厚积薄发,面貌自见。字里行间,淹雅不俗;胸中丘壑,尽显风流。可喜可贺。

◇王丹(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辽宁省书法家协会主席):
  茂阳先生书,以行草见长。观其作品,可知其外师古人,中得于心。其书入于颜柳、得于南宫、养于二王、变于章草,最后化于自我。所作章草书给人以厚重生辣、洞达洒脱之美。

◇白谦慎([美]波士顿大学终身教授):
  2012年夏我赴山东访碑,在济南工艺美术学院就清代黄易的访碑活动和茂阳先生进行了交流,他对书法事业的执著和豪爽的性格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茂阳先生在艺术上追求“大道至简”的审美理想,其行草书将魏碑的厚重与章草的简约融为一体,浑厚灵动,意境高古,与时风迥异,殊为难得。
  ◥张养浩《趵突泉》
  ▲博观约取 厚积薄发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