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干旱,玉米单产却创新高
工作人员称:气候是关键,田间管理更重要
2014年10月17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10月16日讯(记者 张健 通讯员 许增海) 近日,记者在济阳县农业局土肥管理站了解到,济阳县垛石镇姜屯村现代农业示范园北园玉米攻关田亩产达到974公斤,远超2011年的亩产935.33公斤,创历史新高。今年异常干旱,土肥站工作人员称,气候直接影响农田产量,田间管理更重要。
  11日-12日,济南市农业局、山东省农业厅连续两天组成专家组对济阳县实施的粮食高产创建项目进行了实打验收,经过实际测量面积、收获、现场脱粒、称重、去杂质、去水分等环节,垛石镇姜屯村现代农业示范园北园玉米攻关田亩产达到974公斤,创济阳县玉米单产历史最高纪录。
  “气候是关键因素。”土肥站相关工作人员说,气候直接影响着作物的产量,今年气候干旱,玉米苗期自然墩苗。玉米苗干旱自然扎根,根系发育好,保证了对养分的充分吸收。由于气候干旱少雨,玉米播种期早,生长迟缓,导致整个发育期延长,促进了玉米更好地灌浆和成熟。
  此外,气候因素还导致病虫害较少,在干旱少雨的气候条件下,不利于农田害虫的生长和病害的大面积蔓延,对玉米更好地成熟也提供了有效的保证。
  土肥站相关工作人员说:“除气候因素外,田间的管理同样重要。”之所以高产攻关田能有亩产974公斤的产量,与高产攻关田内精细的田间管理、合理施肥等有效管理是分不开的。
  由于今年的降水量较少,全市范围内都在积极抗旱,“今年浇上水的玉米田产量都不低。”土肥站相关工作人员说,抗旱成功的农田和浇不上水的农田产量差距是相当大的。通过统一取点和理论测产等手段,济阳全县平均亩产526公斤。
  据了解,土肥站无论是什么样的气候和年景,都要合理施肥管理,及时地抗旱排涝。苗期轻施肥,玉米“大喇叭口期”的施肥量应占整个生长时期的50%,花粒期应该适当地补追肥。加强病虫害的防治工作,这样玉米才能相对高产。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