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公患病要侍奉,家境贫寒需用钱,她毅然做出大胆决定
好儿媳刘桂香背着公公去打工
2014年10月17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坚强儿媳苦中作乐撑起一个家。本报记者 张晓科 摄
  刘桂香为公公喂饭。     本报记者 张晓科 摄
     汶上县郭楼镇董赵庄村的刘桂香,6年来,任劳任怨地侍奉疾病缠身的公公、年幼的女儿。尽管生活贫困,但她对老人不离不弃,就连到外出打工,也将公公背在身上。她的辛苦付出换来了一个贫寒农家的幸福和谐,也诠释了当今社会的大孝。

坚强儿媳苦中作乐撑起家
  初见刘桂香,她个子不高,说起话来绞着双手,有些腼腆,很难想象她这样一副瘦弱身板,竟能每天背着公公去厂里打工。“婆婆很早就因癌症去世了,家里欠下了不少钱,但公公与丈夫都是老实勤快人,都在努力挣钱。”说起过去的生活,刘桂香觉得很满足。原来,在刘桂香与丈夫结婚前,婆婆就因癌症去世了,还欠下了不少债务。结婚后,丈夫去县城做搬运工,公公是种地的“老把式”,不仅种好了自己的责任田,还租了邻居家几亩地。“日子虽苦了点,但我很满足。”就这样,生活过的虽不是很富裕,但生活在这样一个勤劳朴素的家庭里,刘桂香也觉得很知足。
  然而,好景不长,她婚后不到一年,公公变了,变得不再像以前那样早出晚归下地干活,甚至连饭碗都懒的去端。再后来,她发现公公手脚僵硬、言不达意,常说一些连他儿子都听不懂的话。“我知道,公公病了,而且病得很严重。”几番求医后,终于得出了一个让他们全家都很难接受的结论:“老年痴呆症”。这意味着,家里不仅失去了一个重要的经济来源,更是增加一个不小的负担。
  面对公公的重病,刚为人母的刘桂香还是从容地接受了这个现实,坚强地承担起抚养孩子和照顾公公的重任。每天洗衣做饭、带公公打针吃药成了她生活的全部,在刘桂香的悉心照顾下,老人笑口常开,一家人和和睦睦,苦中有乐。

公公走失她苦寻三天两夜
  幸福的家庭总是相似的,但是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而上天似乎也特别不眷顾这个贫困的家庭。
  2009年春节前的一个早晨,女儿突然发高烧,不知所措的刘桂香抱起孩子就往医院赶,出门时却忘记关上大门。当她下午回到家时,发现公公不见了。刘桂香顿时觉得天旋地转,在找完家里所有角落后,她给丈夫打了电话。愧疚的她本以为会遭到丈夫的训斥,但不想丈夫没有说什么,回来后把孩子委托给邻居后,夫妻俩便开始寻找。从下午到傍晚,从晚上到天亮,她们找遍了邻近的十几个村,问遍了所有熟人,但仍没老人的音讯。奔波一天的刘桂香被自责和焦虑折磨的寝食难安,次日上午夫妻俩又带上干粮,踏上了寻父之路。
  她们的孝心感动了四邻,全村父老也加入了寻人的行列。终于在第三天下午传来了好的消息,公公在距家十几里地的巴掌柳村头上被发现。当夫妻二人把老人接回家后,刘桂香一头栽倒在床上,几天没有起来。
  事情过后不久的一天,刚刚下过一场雨,刘桂香抱着孩子架着公公到街上散心。到中心大街上,她让公公坐在路边一块石头上,自己扶着年幼的孩子学走路,谁知刚离开没几步,公公突然歪倒在路旁的沟子里。看到在泥水里挣扎的公公,她将孩子放在地上,下水沟将老人拖了上来。

儿媳迫于生计 背起公公打工
  尽管刘桂香四处求医、精心侍候,但仍然没有阻止公公病情的恶化,到了2010年冬天,公公的下肢完全失去了知觉,大小便经常拉到床上或裤子里。天气越来越冷,她担心晚上去厕所会感冒,就在公公的卧室里安了一个坐便器,每次大小便后及时地打扫。为了让公公有一个好心情,刘桂香除了每天为他换洗衣服和被褥外,天气晴朗的时候还背着他到大门外晒晒太阳,呼吸呼吸新鲜的空气,最大限度地让公公感受到生活的温暖。
  公公治病需要钱,孩子营养不良需要补,房子破了需要修,而这些支出全靠丈夫一个人打零工维持。看着丈夫心力憔悴的样子,刘桂香难免心疼。为照顾好公公,补贴家用,春节过后,她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背上公公去村里的板皮厂打工。在与丈夫多次协商以后,终于征得了他的同意。从那以后,每天早饭后将公公背上三轮车,来到板皮厂以后再从车上背下来,放到特制的椅子上,自己再去旁边的架子上补皮子成为这个板厂一道特殊的场景。
  刘桂香数年如一日的侍奉老人的孝行引起了村民的赞扬,很多人都在追问,支撑刘桂香照顾老人的动力究竟在哪里。刘桂香的回答非常朴实:“如果你真心爱自己的丈夫,那就要真心爱他的家人。”记者注意到,刘桂香在谈话中总是很自然地称公公为“我爸爸”。在她看来,丈夫的家人就是自己的亲人,她要像孝敬自己的父母一样孝敬他们。刘桂香很心疼丈夫,她说:“家里靠他一个人打工赚钱,很不容易,我照顾好老人,不让他为家里的事担心。”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