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待粮食要多些敬畏之心
2014年10月17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毛旭松

  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10月16日是世界粮食日,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遗憾的是,现今的人们正在失去这种美德。据统计,我国每年浪费食物总量折合粮食约500亿公斤,价值高达2000亿元,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2亿人一年的口粮,接近全国粮食总产量的十分之一。
  比起旧年月国家兵荒马乱、百姓忍饥挨饿,现代人无疑是幸运的。过去中国人面临的挨打和挨饿的两大难题如今不再折磨我们。安心于经济建设,GDP的快速发展使得物质得到极大丰富,很多人从小到大也没有体验过忍饥挨饿的感觉。在这样衣食无忧的环境中长大,难免大手大脚,对粮食缺乏敬畏心。
  粮食产量是提高了,但那些艰辛并没有减轻,老百姓依旧面朝黄土背朝天辛苦耕耘。生活在城市里,不用去春种秋收,也不用去企业将粮食加工成各种各样的食品,只要手中有钱就能轻而易举地买到想吃的美食。就像没有经历过挨饿的年代就永远不知道饿到发疯的感觉一样,没有下地干过活永远无法体会农民耕种的辛劳和粮食的来之不易。
  钱包鼓了,思想就容易膨胀,请客吃饭为了面子有光,什么最贵点什么,丝毫不去考虑是不是能吃得了。只要是客人吃得高兴,多花些钱无所谓。可这不是多花钱这么简单,直接造成大量粮食的浪费。
  有人说了,就算我节约了饭菜又不能省下来给别人吃,再说我有的是钱,想怎么花就怎么花,别人用不着来指手画脚。你的钱你做主确实没错,可别忘了人们摆脱忍饥挨饿的年月至多不过几十年,就是现在还有很多人吃不饱饭,时刻保持着对粮食的敬畏心和危机感一点也不为过。
  一年多来,八项规定和六项禁令得到了坚决地贯彻和落实,刹住了公款大吃大喝的不良风气。能够遏制住政府部门层面上的挥霍浪费无疑是很大的进步,作为个人来讲,也要积极响应光盘行动,借世界粮食日拓展节日的内涵,让全体公民养成平日里自觉爱惜粮食、节约粮食的好习惯。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