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黄标车需多管齐下
2014年10月17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排放黑烟、未取得环保标志上路、违规进入限行区域……据报道,自8月1日至10月12日,德州市黄标车专项整治行动开展两个多月来,交通管理部门就查获5949起黄标车违法行为。我们应该为这样的行动叫好,只有这样,才能加快淘汰黄标车进程。可是,当下的现状又需要相关部门紧张起来,毕竟,仅是限行还离淘汰有些远,而淘汰黄标车更是需要多管齐下。    
  黄标车由于排污量大,在机动车中,它对空气污染的“贡献”最大,已经成为破坏环境的“刽子手”之一。而要改善城市空气质量,淘汰黄标车是必然选项。但就目前情况来看,虽然相关部门一直在出台推动淘汰黄标车的政策,可效果微乎其微,时至今日,仍然是“推一推、动一动,不推不动”。
  究其原因,其实还是利益在作祟。车主都有自己的“小算盘”,淘汰以后“财路”受损,政策补贴又觉得数目少。但相比于蓝天白云,这些是必须付出的代价。可以说,这项工作的进展情况不但关系到公共环境,也关系到每个人的生命健康。雾霾围城已经危害到民众健康,要做的不只是限行,淘汰更要加快。
  当然,要让车主不越过“高压线”,除了要靠他们守法、自觉,相关部门的服务和引导工作也得跟上。目前德州尚有4万余辆黄标车,头痛医头的做法显然是解决不了污染增长问题的。如此说来,要想彻底解决黄标车问题,还是要斩钉截铁并且多管齐下。
  目前看来,要想从根本上淘汰黄标车,对黄标车进行治理,就要大范围禁止黄标车上路,不仅要防止高污染的黄标车在城市周边行驶,甚至偷偷摸摸进城,也要在更广的范围内严格限制黄标车行驶。此外,在没有强制报废标准做“靠山”的前提下要加大黄标车淘汰的补贴力度,毕竟,相当一部分车主对淘汰黄标车所带来的环保收益并不太关心,大部分车主还是以确保个人利益最大化为先。
  限行只是开始,需要成为常态化,不能只刮一阵“整治风”,这样才能真正起到推动淘汰进程的作用。当然,淘汰黄标车需要长效机制,需要多部门合力,只有这样,才能让黄标车淘汰更加畅通,才能真正早日看到蓝天白云。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