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庆华迷上唱戏20多年,创办剧团后也能折腾
卖房发工资,也得让剧团活下去
2014年10月17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新泰市张西庄人孙庆华出生于戏曲世家,从小就爱唱戏的他自己组建剧团,贴上全部家当,剧团经历三次解散又三次重建终于闯出自己的天地,唱戏20多年的张庆华也想通过剧团创出地道的“新泰梆子”。
  放下贩煤炭生意
跟剧团去学戏

  55岁的孙庆华剃了个光头,个子比较矮,说起话来神采飞扬、表情丰富、谈吐幽默,他说自己天生是个演员,而且是演丑角的。孙庆华是新泰市西张庄人,原名孙复常,孙庆华的父母都是戏曲演员,爷爷也是演丑角的,在解放时期,非常有名气。遗传基因加上耳濡目染,孙庆华从小就爱上唱戏,虽然家里没专门教他,但他还是很快就学会了唱戏,在学校参加宣传队,在家时常跟着父母唱两段。
  18岁那年,孙庆华参加了蒙阴剧团,干了4年临时演员,剧团就解散了,孙庆华也下了岗,之后他又去徐州干了两年。“当时我周围有不少人从矿上贩卖煤炭,他们劝我别唱戏了,跟着他们赚大钱。”孙庆华说,他回到新泰干了一年贩炭生意,果然赚了2000多元钱。
  “虽然贩煤炭赚钱,但我心里想的还是唱戏。”孙庆华说,在回到家后的一天,他碰上了蒙阴剧团老团长从新泰演出,自己的戏瘾接着被勾出来了,于是又收拾好行李跟着剧团走了。
  1992年,孙庆华凑了1万多元钱,自己组了一个剧团,这就是百花剧团的前身,当时新泰没有专业的戏曲演员,孙庆华从菏泽、济宁等地请来30多个演员,组成剧团,工资全是孙庆华出,但由于管理经验不足,演出市场少,没法维持演员正常开支,剧团勉强坚持了2年,就解散了。
卖掉老房子
给演员发工资

  剧团解散后,孙庆华继续做煤炭生意,但是他对朋友说,自己不甘心,还是想唱戏。“我祖上三代都是唱戏的,我必须把它传承下去。”过了一段时间,孙庆华又筹集部分资金在新泰东都镇重组剧团。
  由于剧团完全市场化运作,只有不停接到演出才能有收入,但随着电视、网络普及,越来越多的人不再愿意听戏,就算有人请他们唱戏,支付的费用也很少。但是孙庆华执着坚持着,百花剧团解散三次又重建三次,有一段时间,剧团确实发不出工资,孙庆华把自己老家的房子卖掉给演员发工资,自己带着全家人搬到一家企业内临时居住。“家里亲戚都劝我别干这活儿了,说我干这个和要饭的差不多,可是我就是愿意干,谁也拦不住。”
  “剧团条件确实艰苦,风餐露宿都是小事儿。”孙庆华说,虽然外人看着很艰苦,可剧团演员却把这些艰苦当成了甜,剧团像一家人一样,大家在一起演戏是非常开心的事情。
  孙庆华办公室的墙上挂满了剧团收获的荣誉,比如2006年百花剧团选送的大型古装戏《白玉楼》,参加山东省文博会获得庄户剧团汇演一等奖,2012年《廉政》获得“山东地方戏新创作小戏展演”三等奖等。
发展民间剧团
靠的是创新

  现在,百花剧团在新泰越来越受欢迎,记者看到演出表已经排到了6天以后,孙庆华自己每天平均要演出3出戏,他的妻子、儿子、儿媳妇都在剧团里,有时候演出全家齐上阵。
  经过多年的摸索,孙庆华总结出来一套自己的演出思路。“要想留住观众就要演适合他们口味的戏,要想发展就要不断推陈出新。”孙庆华说。
  他们剧团主要唱豫剧、河南梆子,但是在豫剧里面也吸收别的曲目唱法,加上本地方言,甚至增加现代内容。
  “孙庆华演的《借表嫂》这出戏简直是绝了。”看过他演出的村民都赞不绝口。《借表嫂》本来是古装戏,但孙庆华用它借古讽今,很多段子和现代社会不良现象都能对应上,对白中更是加入了“创卫”、“新婚姻法”等新词汇,可谓老少皆宜。
  “我们新泰老百姓听纯正的河南梆子,有的听不懂,但是把它改变成新泰方言,就能受到更多欢迎。”孙庆华说,他希望能够创出新泰本地“新泰梆子”,打造新泰本地戏曲品牌。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