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棣两次入选“民族团结模范县”
全市唯一民族敬老院坐落无棣,入住老人85人
2014年10月17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10月16日讯(记者 朱伟健 通讯员 马荣振) 近年来,无棣县始终以“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为契机,努力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全县上下呈现出民族关系融洽、团结进步、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车王镇、小泊头镇被评为“山东省民族团结进步和谐乡镇”,3个民族村被评为“山东省民族团结进步和谐村居”。无棣连续两年入选“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县”。
  夯实基础,加快民族经济发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增加群众收入。大力加强民族村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资1600多万元,全县11个民族村实现了村庄道路硬化、绿化、美化和净化。引导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先后成立了18家肉牛养殖合作社,规模养牛户发展到126户,肉牛存栏量达2.3万头以上。规划建设了500亩的养殖小区。发展经济林1000余亩。努力振兴民族工业,共发展少数民族企业30多家,德立皮革、车镇福利综合厂等企业落户五营工业园,带动群众就业5000多人。
  强化服务,全力维护民族团结。借助“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以恳谈会、“三下乡”、送温暖等活动为载体,突出民族团结进步主题,积极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近年来先后举行恳谈会15次、“三下乡”30多场次、发放科技书籍8000余本、提供法律咨询100多次、义诊服务12次,邀请专家及省市有关领导和先进民族代表做报告8场次,有效地融洽了民族关系,形成了“人人讲民族团结、事事想民族团结、共同维护民族团结”的大好局面。
  改善民生,推动社会事业进步。大力加快五营“四型”社区建设,累计投资2000多万元,配套建设了幼儿园、老年公寓、民族医院等基础设施。建起了无棣县第一个党支部革命业绩陈列馆,成为滨州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基地。五营社区受到市委、市政府表彰。注重发展文教卫生事业,投资600多万元的五营回民学校新教学楼年内建成。建成了全市首家功能齐全、设备完善的民族医院,床位60余张。全县民族村也都建立了标准化村卫生室,群众医疗卫生条件大大改善。建设了全市唯一民族敬老院,供养标准达到每人每年5500元,入住老人85人,有效解决了社会养老问题。
  创新载体,倡树文明和谐新风。扎实开展文明创建活动,每年举办消夏晚会和文化“三下乡”活动,极大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注重发展社会公益,各民族村共为汶川、玉树、雅安等地震灾区捐款30多万元,民族企业家先后资助汉族贫困学生、养老院、贫困户等600万元以上,多人被评为市、县慈善之星。建立健全社会稳定的长效机制,制定了《无棣县处理涉及民族宗教方面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努力把各种矛盾和问题解决在基层,民族村连续多年未出现重大群体性、突发性事件,未发生涉及少数民族的刑事犯罪案件、越级上访事件等,有力维护了全县社会大局稳定。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