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粮已成不少大学生的共识,收泔水的村民——
转了仨食堂 只收回几块馒头
2014年10月17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大学生的盘里碗里基本没剩菜。 本报记者 杨霄 摄
   本报记者 杨霄
  10月16日是世界粮食日。记者在大学校园餐厅里采访时发现,节约粮食正逐渐成为学生们的共识。虽然对世界粮食日了解较少,但是大学生们的“光盘行动”,实在值得我们点赞。
大学生“会过”了,饭菜基本“光盘”
  16日中午11点50分,学生们开始陆续走进餐厅准备吃午餐。记者在枣庄学院第三餐厅看到,结伴而来的大学生们三三两两选择好座位后就到售菜窗口排队去买饭菜。10分钟后,开始有学生吃完饭,将餐具送到集中回收处。两位负责收集餐具的工作人员一边将剩余汤汁倒进回收桶内,一边将餐具进行分类。
  记者发现,有的学生吃完了饭,但是汤还没有喝完,就端着边走边喝。走到餐具回收处,正好喝完了。“虽然汤是免费的,但是也不能浪费啊。我盛到碗里就得喝完,小时候就知道‘粒粒皆辛苦’嘛!”一位女大学生笑着说,节约粮食是一种美德,浪费太可耻了。
  “最近这两年剩菜的情况太少了,哪还有几个学生剩饭啊!”已经在餐厅工作六年多的倪阿姨说,最近两年大学生越来越“会过”了,吃饭的时候都是吃多少买多少,不像前几年的时候,早餐的时候剩油条和包子,午餐的时候剩菜和汤,那时候剩菜太多了,“现在谁要是剩饭剩菜,学生自己都会觉得不好意思。”
为防止浪费,主动要求少打菜
  一位村民家住在枣庄学院附近,每天到饭点的时候她都会来到餐厅里等着收些剩菜剩饭。由于家中养着猫和狗,稍微收一点就够了。“现在剩菜都少了,今天遛了一会子才收到这一点。”说着,她向记者展示了收集到的食物,一小袋里面有鱼头、鱼骨,一袋里面有几块肥肉,还有三四块馒头,“这几个食堂我都转了,这才收了这一点。”
  在餐厅售菜处,记者看到,除了学生可以打半份菜外,有的女生主动要求餐厅工作人员少打一点。“打多了吃不了还得倒掉,那样就太浪费了。”一位刚刚打完饭菜的女生说。
  记者发现,很多学生都是三个人买两个菜,而像男生都是六七个人买不同的菜,大家坐在一起吃。“要是宿舍六个人一起吃,就能吃到六个菜。自己一个人吃就只能吃一个菜,好吃不好吃的,一人夹几下,也剩不下了。”机电学院大二男生小张说,自己和宿舍人总是一起吃饭,有时候吃两个馒头,有时吃不下就剩下半个,舍友们也就分着吃了。

 相关链接 
粮食保存小窍门:
  一、大米生了虫:将生虫大米摊开放在阴凉通风处,让虫子慢慢爬出,然后再筛一筛,就能继续食用。储存大米最好用塑料薄膜缺氧密封,既能达到防虫效果,又不会影响大米的食用品质。放置太久的大米,只要煮饭时滴几滴油在里面,便可让饭吃起来像新米一样。
  二、米饭蒸糊了:在米饭上面放一块面包皮,盖上锅盖,5分钟后,面包皮即可把煳味吸收。或者可以在里边放一条葱,盖上饭锅就能吸走焦味。
  三、大米等粮食保存:甲鱼壳放在粮食里可以防止生虫。干海带放在粮食里,既可以吸潮,又可以反复使用,而且还不影响海带的食用。
  本报记者 杨霄 整理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