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机构缘何敢“牛皮吹上天”
2014年11月04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曲征          

  近日,省城一家考研培训机构打出精英保录班广告,记者发现,省城不乏动辄几万元的高价考研“保录班”。专家分析,“保录班”赚的是“概率钱”,至于“内部公关”、“独家人脉”,只是一种宣传手段。(11月3日《齐鲁晚报》)
  这些年,各种民间培训机构不断涌现,伴随而来的,是各种形式的吹牛没商量。不管是考研培训机构,还是其他培训机构,都常用“吹牛大法”来吸引眼球。或者吹嘘师资力量雄厚,将授课教师吹嘘成“教育名家”,或吹嘘培训机构录取率高达90%以上,或吹嘘培训机构与考生所要报考的学校有“独家人脉”关系……不一而足。
  分析原因,相关部门的不作为纵容了这种现象的滋生与蔓延。正是相关部门的容忍与放纵,才造成他们在广告上自吹自擂,任意胡说。倘若相关部门与参加报名的考生勇于较真,那么,培训机构自吹自擂的行为就会有所收敛直至消失。
  看上去,培训机构与报名者是一种愿打愿挨的市场行为,外人不好说什么,但自吹自擂的培训机构已经涉嫌虚假宣传与欺诈消费者,也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搅乱了培训市场应有的环境氛围,理应受到处罚。工商、教育等部门有必要联合行动,对自吹自擂的培训机构予以严厉打击,同时要制定长效机制,确保培训市场的健康发展。只有人们敢于较真,相关部门扑下身子严格执法,培训机构“牛皮吹上天”的现象才会销声匿迹。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