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架是非
2014年11月18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记者 李钢 陈晓丽   

心脏支架手术
急性心梗最适用

  “到底是做支架,还是做搭桥呢?”今年5月底,济南的张先生在咨询过几家大型医院后,最终选择为父亲进行心脏支架手术。
  张先生说,在咨询的多家大型医院中,几乎每位心内科医生都提及了心脏支架手术:在局部麻醉的情况下穿刺血管,将一根直径2-5毫米、重量不足万分之一克的管网,用特殊的传送系统输送到需要安放的部位。张先生的父亲患有冠状动脉狭窄,这个管网可以将他父亲身体内被堵塞的血管撑开,不至于因血栓或心梗而出现生命危险,而接受手术后24小时就可以下床了。
  “父亲年龄大了,做支架创伤小。”张先生说,“而且做支架总费用还要低一些,一个国产支架的手术总费用在3万元左右,而搭桥住院时间长,费用可能会高一些。”
  类似的对话和权衡几乎每天都会在各个医院心内科诊室发生。
  随着血管的老化和血液越来越黏稠,血管也如同一个生了锈的水管,代谢废物、脂肪和血小板等的堵塞使管道越来越狭窄,随时有“梗住”的风险。
  心脏支架手术的目的就是疏通动脉血管。“心脏支架手术可以说是保命手术,当发生急性心梗的时候,血管被堵住不畅通,心脏支架手术可以快速疏通血管,给予患者存活的机会。”山东省中医院副院长、心病科主任薛一涛解释。
  心脏支架手术诞生30多年的临床和研究证明,该手术最适合急性心肌梗塞及其他急性冠脉综合征,是这两种疾病非常有效的抢救措施。急性冠脉综合征如反复发作的心绞痛,也是由于血管狭窄、心肌供血不足引起的。
  血管狭窄并非心脏支架手术的绝对指征,还需要根据血管狭窄度、手术难易程度来综合考虑。
  薛一涛说,对于心绞痛患者来说,以前,心脏支架手术的标准是血管狭窄度超过70%,这一标准偏低,现在即使血管狭窄度已经到了90%也不一定给患者做心脏支架手术。
  主攻心血管介入治疗的专家、齐鲁医院的由倍安认为,血管狭窄超过70%以上,而且手术大夫要认为便于操作,风险小才行。
        (下转B02版)
【关注心脏支架】
  心脏支架又称冠状动脉支架,是心脏介入手术中常用的医疗器械,具有疏通动脉血管的作用。20世纪80年代初,一位阿根廷医生设想用支架撑开硬化、狭窄的心脏冠状动脉。1984年,中国进行了第一例心脏支架介入手术。如今,直径2-5毫米,重量不足万分之一克的心脏支架在心脏介入手术中被广泛应用。它为急性心梗患者快速疏通了血管,赢得生存机会,但过度使用心脏支架对身体造成的潜在危险也不容忽视。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