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悠悠母爱
2015年05月1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把爱全给了我/把世界给了我/从此不知你心中苦与乐/多想靠近你/告诉你我其实一直都懂你”。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满文军的一曲《懂你》传唱20年,经久不衰,诉说着儿女对母亲的悠悠眷恋。
  今年5月10日,也就是5月第二个周日,是母亲节。母亲节的传统起源于古希腊,不过古时人们对女神的崇拜只不过是一种迷信,与今天人们对母性的尊敬是大不相同的。
  17世纪中叶,母亲节流传到英国,英国人把封斋期的第四个星期天作为母亲节。1910年美国弗吉尼亚州设立母亲节。1911年,庆祝母亲节的活动不仅席卷美国,连加拿大、墨西哥和南美的一些国家也都开始庆祝这个节日。1914年,美国国会正式命名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为母亲节。此后,母亲节便在各国开展。
  中国传统文化中,敬母爱母的故事和风俗也有不少。在20世纪末,随着中国与国际的日益接轨,母亲节这一节日在中国各地日益推广开来,在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中国人和全世界其他国家的人们一道以各种各样的方式表达对母亲养育之恩的感谢。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母爱常常无言,又如此绵长。可以说,无论儿女行走多远,都走不出母亲凝望的视线。即使岁月无情,不幸天人永隔,你也要相信,母爱永恒,永不凋谢,亦从不曾远去。
  通常来说,参考国外习俗,献给母亲的花是康乃馨,它在纤细青翠的花茎上,开着鲜艳美丽的花朵,花瓣紧凑而不易凋落,叶片细长而不易卷曲,花朵雍容富丽,姿态高雅别致。红色的康乃馨象征热情、正义、美好和永不放弃,祝愿母亲健康长寿;粉色的康乃馨,祈祝母亲永远年轻美丽;白色的康乃馨,象征儿女对母亲纯洁的爱和真挚的谢意;黄色花朵象征感恩,感谢母亲的辛勤付出。
  而在我国,另一种花,萱草也一向有“母亲花”的美称。远在《诗经·卫风·伯兮》里载:“焉得谖草,言树之背?”“谖草”就是萱草,古人又叫它忘忧草;“背”即北,指母亲住的北房。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我到哪里弄到一支萱草,种在母亲堂前,让母亲乐而忘忧呢?”
  母亲住的屋子又叫萱堂,以萱草代替母爱,如孟郊的游子诗:“萱草生堂阶,游子行天涯;慈母依堂前,不见萱草花。”叶梦得的诗云:“白发萱堂上,孩儿更共怀。”萱草就成了母亲的代称,萱草也就自然成了我国的母亲之花,祝福母亲远离烦恼和忧愁,身心愉悦,健康长寿。
  除了送花,中国人过母亲节更有中国味道,以更丰富的方式表达浓浓的亲情。在母亲节这一天,人们会送给母亲鲜花、蛋糕、衣服以及亲手烹制的饭菜等礼物。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