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制酸奶其实有更多安全隐患
不是不可以自制,但需格外细心,看看专家的支招吧
2015年05月15日 来源:
齐鲁晚报
【PDF版】
酸奶营养丰富、易于消化吸收,是一种老少皆宜的营养食品。如今,看似更让人放心的自制酸奶逐渐流行。然而专家对此讲,其实自制酸奶有更多的安全隐患。酸奶可以自制,但这是个精细活,必须格外细心,这是为什么呢?咋个细心法?听专家慢慢道来吧。
本报记者 侯艳艳
奶源、菌种、加工和贮藏 自制多个环节存安全隐患
市面上销售的酸奶有时会添加一些增稠剂、稳定剂、防腐剂、乳化剂等食品添加剂,出于食品安全的考虑,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对市售酸奶心存疑虑,而选择自己制作酸奶,不仅原料选择上安全放心,也不用考虑“辅助原料”的滥用。
而鲁东大学食品工程学院彭新颜博士对此称,虽然市售酸奶可能存在添加剂滥用问题,但它是经过严格工艺流程生产的,要经过净化、标准化、配料、均质、杀菌、冷却、接种、灌装封口、冷却、后酸化等一系列工艺过程,这些都是自制酸奶所达不到的。
彭新颜博士说,自制酸奶容易在奶源、菌种、加工过程及后期贮藏等环节出现一些安全隐患。
从奶源来说,如果原料乳杂质过多或杀菌不完全,就容易使酸奶发酵过程中滋生杂菌,影响口感。从菌种来说,自购的发酵菌种在安全上无法保障,而且网购的冻干菌种在运输过程受温度等条件影响较大,容易失去活性,从而导致酸奶无法发酵。而用于做菌种的酸奶可能会污染肉眼无法辨识的杂菌等。此外,包装容器及储藏条件没有达到要求,都会加速酸奶腐败变质,缩短酸奶的保质期。
自制酸奶可能出现致病菌 喝被污染酸奶会引发腹泻
烟台山医院营养科于萍主任也表示,如果酸奶在制作过程中混入致病菌,饮用后会出现腹泻等不适症状。
于萍介绍,酸奶在制备过程中,发酵温度需要保持在40℃~45℃,且环境相对湿润,如果制作容器或牛奶没有严格消毒,甚至制作人的双手没有清洗干净,都可能使酸奶中混入杂菌,其中可能包含致病菌,“如果在酸奶制作中出现致病菌,酸奶就可能被污染。现实生活中,也有人喝了被污染的酸奶引发腹泻的案例。”于萍说。
另外,如果选择酸奶作为菌种,应尽量选择出厂不久未开封的产品,因为酸奶保存时间越长,成活的乳酸菌越少,做出的酸奶效果就越差。
于萍主任说,生活中有市民使用喝剩的酸奶作菌种,这种做法不可取,因为空气中、口腔唾液中都含有杂菌,容易污染酸奶。“制作的酸奶尽量一次饮用完,以免滋生杂菌。”于萍说。
自制酸奶要做好这四步
彭新颜博士介绍,自制酸奶不是不可以,但需格外细心,应从奶源选择、菌种选择、制作过程、保存保鲜等四方面做到位。
奶源的选择上一定要新鲜,尽量选购超市生产日期新的纯牛奶,而不建议购买未经工厂处理的新鲜牛奶,因为后者即使煮沸灭菌,因未经过净化、标准化、配料、预热和均质等操作,仍可能无法去除乳中肉眼看不到的机械杂质和杂菌。
菌种的选择也是关键步骤。如果是选用市售酸奶作为菌种,要尽量挑选大品牌的原味酸奶,同样要注意生产日期;如果是直接购买菌种,应尽量到正规商家购买,在购买时要看清菌剂的说明成分、生产厂家、是否有QS标志、生产日期等。最好选用酸奶做菌种,但要注意不能多次重复使用,否则容易有杂菌滋生,而且菌种活力会降低。
制作过程应注意,所使用的原料奶和与其接触的所有用具包括发酵容器和搅拌用具等,都要经过煮沸或热烫灭菌处理;发酵温度控制在40℃~45℃,密封发酵,最好选用酸奶机,以保证温度恒定,还可避免在发酵过程中污染杂菌。
保存保鲜方面,由于自制酸奶保质期较短,不适合长时间储藏,彭新颜建议市民做好酸奶后在冰箱冷藏密封保存,建议保存时间不超过3天。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