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在记忆中的舞台魅影
——章丘民间木偶戏溯源
2015年05月15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旧时在城北山庙会上唱戏的情景
  ▼旧时表演木偶戏
     章丘民间木偶戏属于北方杖头木偶,清末民间就有人在表演,上世纪30年代至50年代,木偶戏在章丘广泛流行,尤在龙山、党家一代为甚。《章丘县志》等史书多有记载。据老艺人讲:早在30年代,龙山大城后村一带,一伙民间艺人,常为百姓娶亲演奏助兴,当时人称“子弟玩友”,笙、梅管、笛子、二胡、板胡、铜锣、皮鼓,吹吹打打,十分有趣,在当地颇有名气,这伙艺人以王福章为主,是他们的掌门人。
□翟伯成                       
自制“托木偶” 走街串巷“撮傀儡子”
  当时在农村冬、春时节无农活,唱小戏的、变戏法的、撮(或托)傀儡子(撮小木偶戏)的甚多,这些民间艺人串乡演出,多为生计所迫,在外县各地较多,而在本地很少。王福章看到这种情况,便产生了联合起来集体演出的想法:一是可以发挥各方面艺人的才能。二是可以壮大群体力量,共同抵御外来恶势力的侵扰。王福章等人经商量,一拍即合,决定唱“木偶戏”,王福章为领班人。 
  早期的“木偶戏”只是一种“玩会班”形式,它是农民闲暇时的一种自我娱乐,多是“摆地摊”、“坐板凳头”,每次三五人,七八人不等,说说唱唱,“玩偶”而已。经过发展,扮演的人物角色多了,讲的故事和唱的曲调逐渐系统起来,便开始表演一些以民间传说故事和家庭生活为主要内容、由五六个角色组成的小戏。他们农闲唱戏,农忙务农。后来,这种说唱演出形式不能满足群众的欣赏需要,加上山东梆子、五音戏等剧种之影响,于是,他们便开始简单地化妆登台演出,逐渐形成独具章丘地方特色的“玩偶戏”,逐渐由穷乡僻壤的农村“土台子”戏走向城镇的大舞台。
  王福章办的“玩会班”是个人凑份、共同集资的形式,每人凑一斗麦子(65市斤),由王福章、崔连山、亓展元、王吉田四个大城后村艺人牵头,王兆新(王小村)、党明坤(小党家庄)、王仲佑(田家)、郭兰岑(西城后)等十一人集资集物,缺钱时把这些麦子换成钱,购置服装道具,有时还凑一些木材、木箱之类。
  当时,他们从外地购进了十八个木偶人头,自制了服装、布棚、活动舞台和其他道具。设备在当时是比较齐全的,所制作的木偶戏人,是大型的,人高90厘米左右,称为“大木偶戏”。后来他们也自制“大木偶”。
  玩大木偶一般由表演者操纵一根命杆(与头相连)和两根手杆(与肘相连)进行表演。头为木雕,内藏机关,使嘴、眼可动。表演时,以左手中指、无名指及小指掌命杆,操纵偶人的躯干,又以拇指、食指捻动左侧杆操作偶人的左臂,右手掌右侧杆,操作偶人的右手臂。演出时用蓝布幔围上宽2-3米,深约3米的围帐,高逾人顶,其上设舞台(戏场)。舞台上设幕布、天沿、边条,乐队坐于幕后,表演者隐于台下,操纵木偶进行表演,表演者边演边唱边操纵,唱念与台上偶人精神相吻合。
表演剧目丰富多彩 老艺人回乡传承技艺
  章丘木偶戏颇有特色,老艺人多为一专多能的表演大师,他们集唱做念打于一身,一张口既唱男腔又唱女声,还能模仿狗吠马嘶;一双手既要不停地敲锣打鼓渲染气氛,又要持续地摆弄傀头做出行、坐、跳、打各种动作,还得腾出手来给傀头更换衣冠。章丘木偶的面谱和服饰以及布景体现了章丘区域文化艺术特色,看过表演的人都说:章丘木偶戏充满着幽默和民间智慧,二者天衣无缝结合在一起。
  唱的剧种主要有:河北梆子,当地人叫“笛梆子”。据知情人说是历城县老僧口一带凡风志戏班中的一个司鼓在“打顿”(没有演出任务的闲暇时间)时,请他来教的。参加演出的也大都是这些凑份子的人,郭兰岑、王文正、娄延林三人顶着撮演。主弦板胡主要由崔连山扮奏,笛子是王吉田,加上其他乐器如打击乐等,一般有十几人。
  当时演出的剧目有十几个,主要有“三疑计”、“祝寿”、“凳展”、“忠孝牌”、“走雪山”、“吊扣”、“小香山”、“法门寺”等戏皆能演出。
  木偶戏根植于人民生活的肥沃土壤,有着浓厚的乡土气息,朴实、淳厚、豪放,流行的范围自然在较广泛的乡村,以龙山、党家为中心,辐射到全境及历城一带。解放后,章丘木偶戏如枯苗逢甘霖,重新焕发了生机,经市文化部门推荐到济南参加汇演,受到了泉城人民的欢迎,并第一次受到了表彰,每个艺人发了一块圆形纪念章,集体奖用于购置木偶服装,发展剧种。
  1958年,大炼钢铁,农村劳力不足,加上地方不让“子弟”参加娶亲凑乐之事(为节约办喜事),这伙“子弟玩友”戏班,就失去了主要的经济来源,也没有向新的领域拓展,弃梨园而各奔他乡。20世纪六七十年代,木偶戏被当做毒草铲除,木偶、服装被焚,木偶戏从此在民间销声匿迹。
  直到改革开放,一度冷落的“木偶戏”又百花齐放了。老艺人积极回乡,传承技艺。1984年,城北山庙会上有章丘“木偶戏”的演出,原有的“木偶戏”剧种也有了改进,散见于各边远山区等地。
(作者系章丘市政协文史委主任、市文联副主席)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