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节”,想起母亲的煮鸡蛋
2015年05月15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冉庆亮

  “立夏”来了,我们一家老小,匆匆忙忙向哺育我们的故乡赶去。热风吹拂,触景生情,我想起了过去的“立夏”。
  那也是一缕“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的好时光,我们踩着“立夏”浅浅的脚印儿,三步并作两步急忙向老家行进。“不是要你们回来干活儿,是借‘立夏’这个‘节恋儿’一家人团聚!”母亲电话里的音色,还在耳畔徜徉,我们禁不住加快了脚步。 
  昨日还“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可眨眼间已“人间四月芳菲尽”,“门外无人问落花,绿色冉冉遍天涯”了。
  菜园里,那星罗棋布的芥末花儿、水萝卜花儿亦妩媚不在,那远远看去,牵手搭肩的油菜花儿,也脱去了少女的黄金甲,个个氽着个大肚子,炫耀着喜得贵子的笑脸。此刻,仿佛一切都在静默,凝心聚力,严阵以待,迎接那位叫接生婆的明晃晃的镰刀。
  大田里,晃动着为小麦浇水施肥的密密麻麻的身影,小麦们欢快地灌着浆,羞羞答答又抑制不住心情的激动,笑得一仰一合,宣示着快要分娩的快乐。 
  春地里,淡淡的青翠像块磁石吸引了人们的手脚,锄草、定苗,除虫、查补,不服气地同季节进行着一场长跑赛,惊得河湾水渠里的青蛙“扑通”“扑通”乱跳,骇得布谷鸟儿竟紊乱了“生物钟”,痴情地盘旋于天空“播种播种”地欢唱。 
  置身于这样美妙神奇的风景里,怎能不让人心里乐开花?想到前面更“西施”的光景,我们不由心旌荡漾,脚下生风,“噌”一下就到了老家那个稔熟的胡同口。 
  胡同口那棵老槐树是沧桑了些的,可它很负责地蓊蓊郁郁撑起了一把大伞,以其整个身躯无怨无悔地为人们挡风遮阳。它的臂膀上吊着一杆木杆大秤,秤钩悬着一只小板凳。但见孩子们上来下去,好像在做游戏。旁边椅子上坐着一位八十来岁的老妇人,她精神矍铄神采奕奕不慌不忙笑微微喊着:“你们都有福,体重都增加了,来,再称下一个!”那做派那神情俨然就是个“节目主持人”。
  “扑哧”,这不是笑声,是一位美少年慌里慌张没坐稳从秤钩的板凳上摔了下来,老妇人颤巍巍起身赶忙去拉。回首间,见到我们,惊恐的脸就笑成了一朵花儿了。这就是我的母亲。她欢喜地一把将我女儿揽进怀里,轻声细语跟我妻子说着话。
  日升中天已近中午,炊烟袅袅,空气里弥漫着饭菜的芬芳。从地里回归的人们风起云涌,老槐树下就凸起“人疙瘩”,人疙瘩鱼贯上凳争着称自己。母亲说,“往外抹,往外抹,身体越重越有福!”
  话音落,母亲看看太阳,说走喽,回家过“立夏节”呀,别饿着俺宝贝儿孙女儿!母亲是有备而等的,不大工夫就置办了一大桌新鲜的肉鱼和时令菜蔬,还有成串的熟鸡蛋和油炸蚕豆。
  “俗话说,立夏吃了蛋,热天不疰夏。相传很早以前,女娲娘娘给黎民传话儿,立夏节小孩子胸前挂上煮熟的鸡蛋,可避疰夏之疫。”母亲说着就顺手给她孙女儿脖子上挂了鸡蛋。
  母亲又分别推给我们半碗油炸蚕豆,“吃吧,吃吧,嘎嘣嘎嘣脆的,吃了身体倍儿棒,今后的日子也顺顺利利香甜得很!”母亲满脸的温馨和慈祥。 
  今年“立夏节”回家,感觉这段回家的路特别长,想到母亲,还是依旧勇往直前。可来到那棵老槐树下,却空无一人。回家吧,家门被“铁将军”把守,我突然意识到,母亲已去世四个年头了,那一刻悲从心起,眼窝立时涌满了泪水。
  好在,“立夏”美妙的风景和那些古老的习俗,不时在脑海泛涌,悲伤的心多少有了些暖意。
  哦,“立夏”,承载浓浓的乡愁和农人美好向往的宏舫,以其奔放热烈、坚韧执着、生生不息,带我们驶向更加美好的理想的远方。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