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市里的泡打粉有的标示含铝,有的标示不含铝。(资料片)
自去年7月“禁铝令”开始实施,至今已过去一年。一年来,禁铝效果如何?各省区的抽检结果或能说明问题,今年以来,多地检出铝超标问题食品。相关调查显示,六成北方人铝摄入超标,我省铝摄入同样让人担忧。
7月15日,省食药监局再次规范含铝食品添加剂生产经营和使用行为,严禁餐馆在制作馒头等面食时使用含铝添加剂。
文/片 本报记者 李钢
禁铝令后,市场上含铝添加剂仍不少
“你是用明矾发面,还是老面?”近日,记者走访了多家面馆、馒头房,不少面店老板对是否使用明矾讳莫如深。“我们没用明矾,用的是发酵粉。”省城经八路附近一家馒头房老板表示,对其中是否含铝,他表示不知情。而对于“禁铝令”,该老板也表示并不太清楚。
据了解,馒头的发酵方法很多,有老面发酵、酒曲发酵、化学膨松剂发酵、酵母发酵等。而俗称的“泡打粉”由于其价格低、“效果好”受到商家的欢迎。但是,许多种“泡打粉”都含有一种重要成分“钾明矾”,也就是此次被禁的“明矾”,是含铝添加剂的一种。
“禁铝令”施行一年余,记者走访多家市场和超市的食品调料区发现,含铝添加剂仍是“铝”见不鲜。在历山路附近两家大型超市的食品调料区,记者看到不少品牌的泡打粉包装上打上了“无铝害”或者“未添加明矾”的大字体标示,但在部分品牌的泡打粉配料表上赫然写着“硫酸铝铵”,这正是“禁铝令”中明确禁止在小麦粉及其制品生产中使用的食品添加剂。
铝摄入过量可能引老年痴呆
“我们天天吃馒头、包子等面食,吃了这么多铝,会不会后果很严重啊?”不少市民担心。
其实,我国居民食用含铝食品,早已是不堪重负。2014年,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发布的《中国居民膳食铝暴露风险评估》显示,我国近1/3居民铝摄入量超过安全值,而在以面食为主的北方,超过60%的人铝摄入量超标。
调查显示,作为主食原料的面粉是铝超标贡献率最大的食物,例如馒头、油条和面条等都是铝超标贡献非常高的食品,因此,以面制品为主食的北方地区,遭受“铝害”最为严峻。
据专家介绍,铝是人体非必需微量元素,过量摄入会对健康造成很大影响。部分研究表明,过量暴露铝与老年性痴呆的发生存在一定关系,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还发现,铝与骨软化病和脑病的发生相关。甚至有限的流行病学研究发现,人类在特定的环境中职业暴露铝可增加肺癌和膀胱癌的发生率等。
含铝馒头很蓬松,气孔又小又匀
为进一步禁铝,7月15日,省食药监局再次下文规范含铝食品添加剂生产经营和使用行为。省食药监局要求,食品生产企业(含小作坊)生产膨化食品、小麦粉及其制品(除油炸面制品、面糊(如用于鱼和禽肉的拖面糊)、裹粉、煎炸粉外),不得使用含铝食品添加剂。
省食药监局还鼓励公众举报违法违规生产、经营和使用含铝食品添加剂行为,对举报属实的,依法给予举报者奖励。投诉举报电话:12331。
对如何防“铝”,专家提醒,消费者在购买面食等相关产品时,要仔细查看配料表,一定要多留心“铝”字,而在购买馒头等时也不要过分追求“松软”,否则可能买的就是使用含铝添加剂的馒头。
专家表示,含铝食品添加剂生产的馒头、油使用炸面制品等通常看起来较大,掰开后内部气孔均匀且较小,掂在手上能感觉十分蓬松。口感上,使用了明矾发酵的馒头往往更加松软。而使用酵母等传统方式发酵的食品,则没有那么均匀,掂起来更“结实”,咬在嘴里更“劲道”。
济南又现“铝包子” 13家包子铺被查
今年4月底,济南市公安局食药环侦支队通报了3月份抽查结果,在天桥区、槐荫区、章丘市先后查处了13家涉嫌制售铝含量严重超标的“铝皮”包子铺,抓获并处理涉案嫌疑人17人。
此前,在去年12月份,省城食药警察曾对历下区、历城区多家快餐店进行过抽查,结果在一些店铺内,查出铝含量严重超标的“铝皮包子”。商家为让蒸出的包子表面膨松、光滑,增加包子的卖相,添加了一种含铝添加剂的“泡打粉”。
本报记者 杜洪雷
青岛一单位食堂
被查出“铝馒头”
今年2月份,青岛市食药局针对节日市场组织开展了餐饮食品安全监督抽检。
值得关注的是,青岛太勋钢管有限公司食堂检测出“铝馒头”,让检测工作人员大吃一惊。据介绍,所谓“铝馒头”,一般指馒头在制作过程中,加入了“膨松剂”。
记者了解到,膨松剂酸性磷酸铝钠,常用在面糊、裹粉、煎炸粉、油炸食品、焙烤食品中,能让食物松软可口,在国家规定的剂量下适量使用是无害的。但是如果添加量太大,就会造成铝元素超标。有专家表示,食品中铝超标除了膨松剂过量使用的原因,还可能是因为添加了非法“膨松剂”——硫酸铝钾(钾明矾)或硫酸铝铵(铵明矾)。而这类非法添加剂只要加一点,就会造成铝含量超标。 据新华社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