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堤10年,他用坏30把铁锹
毕贞利和他的同事在黄河边筑起一道绿色长廊
2015年07月16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毕贞利在黄河大堤上除草。
     中等身材,小眼睛,带一副眼镜,一身迷彩服,外加一双胶鞋,44岁的毕贞利已经在淄博黄河养护公司马扎子养护队工作了十年。由于常年奔波在大堤上,他的皮肤被晒得黝黑。在这十年时间里,他用坏了30把铁锹、8台打草机、50多把扫帚,骑坏了3辆自行车,和同事们一起在黄河边筑起一道绿色长廊。

  本报记者 刘晓 实习生 周一
通讯员 李斌 崔国庆  

他负责的养护段
都是“样板工程”

  一张床,一盏灯,一副桌椅,这是毕贞利工作和生活的真实写照。在这样的艰苦环境中,他往往一呆就是一个多月。看到“修理大堤”的差事太累,不少亲戚朋友劝他换个岗位。他认为自己是一名一线治黄工作者,责任重大,不但要干,而且要干好。 
  马扎子养护队所辖防洪工程由于与当地土壤有关,基础较薄弱,每逢下雨常把堤坡冲出一道道沟,养护非常艰难。整路肩,填水毁,备土牛,夏天太阳把人晒出一身痱子,冬天冷风把脸吹得起冻疮,体力劳动把人累得身子像散了架,可酸甜苦辣没有让他觉得委屈。毕贞利所负责的工程管理养护段一次又一次被评为“样板标段工程”,这让他无比踏实。
大堤维护不是
简单铲土除草

  毕贞利是潍坊高密人,自2005年7月份水管体制改革从事黄河工程维修养护工作至今,年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和黄河工程维修养护先进标兵。工作中他认识到,工程养护绝不是简单的体力劳动,其中有不少“学问”。 
  每当下雨时,毕贞利都会赶到堤防,通过路肩上的积水或流水痕迹,判断哪个地方需要填土、哪个地方需要整平;为减少雨毁工程,他琢磨出了保持纵横坡度、保留边坡“格巴”草、填“鸡爪沟”时必须“拍打”等一整套好的办法,每年都可节约上万元的维修养护资金。
  “修堤看着简单,但不仅是体力活,里面学问很多。如果只认为是简单的铲铲土、除除草,那就错了,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一个小细节做不好可能不只是多花钱的问题,甚至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毕贞利介绍。 
用坏8台打草机
骑坏3辆自行车

  这10年来,毕贞利用坏了30把铁锹、8台打草机、50多把扫帚,骑坏了3辆自行车。除了给岳父处理后事的几天时间,他没有请过一天假,没有因为家庭困难向组织提出过任何一项要求。10年时间,他所走的路程可以整整绕地球一圈。
  付出总有回报,他精心养护出了淄博黄河防洪工程最好的标段,整齐的堤防树株,像绿色的长廊,路肩边坡始终都是面平线直,棱角分明,连续完整,像木匠放线一般整齐划一。
  “母亲河就要像母亲一样来照顾她,我们每个人都有义务去保护黄河。”毕贞利说。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