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区开展城乡“结对帮扶”活动
让城乡学校有一样的优秀师资
2015年07月16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记者 李凤仪
通讯员 邹爱武     

  “现在虽然是暑假,可老师们交流教学心得的热情丝毫不减,不时迸发出思想的火花。”7月14日,牡丹区教研员李秋岚指着“牡丹区初中语文”QQ群告诉记者。
  据了解,牡丹区今年起实施城乡学校“结对帮扶”工程,12所城区中小学与190所农村中小学结成队子,从学校管理、送教支教、资源共享等进行全方位融合,着力打造城乡均衡的师资力量,让农村学生享受到和城市一样的优质教育资源。


8000名农村教师
进城“取经”

  自4月7日起,牡丹区开展“教学开放周”活动。12所城区中小学教育教学活动全部开放,选派学科骨干教师执教公开课,进行学校课程教学活动展示,听课和观摩的是来自全区农村中小学的教师。
  据统计,本次“教学开放周”共涉及授课教师260余名,听课教师近8000人次。同时,12所学校教育教学的各项工作全面开放,供农村教师学习观摩。
城乡学校
实现“双赢”

  “城乡结对帮扶活动不仅是农村教师上城里来听课,城区学校还要定期送教下乡,通过交流互动达到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目的。”牡丹区教研室副主任崔华介绍。
  牡丹区第二十二中学和安兴中学等6所学校结成了帮扶对子。该校把帮扶活动作为一次锻炼提高教师的机会,精心制订帮扶计划,挑选8名老师到农村学校送课。
  二十二中学业务校长李爱华说:“今后我们要把二十二中学作为六所农村中学教师的培训基地,组织这些农村中学教师分批到这里轮训学习,以一帮一、结对子的形式,带动农村教师主动学习科学、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更新教育观念,提高课堂效率。”
建立联合互动
教研网络

  “我们实施的城乡学校互动教研平台,有效解决了农村学校短板,是缩小城乡教育、校际差距的一条捷径。”牡丹区教育局副局长李传宇告诉记者。
  牡丹区城乡帮扶坚持贴近教师、贴近学校、追求实效的原则,着力开展“全员教研、特色教研”活动,切实解决农村学校教研薄弱,质量落后问题。为此,他们构建了校本教研、联片教研、城乡合作教研、全区教研、网络教研“五研一体”教研工作机制,切实提高农村教研水平。
  牡丹区教育局局长张团昌说:“城乡教育的根本差别在于师资。实施城乡结对帮扶加强了城乡交流,是提高教师整体素质有效方法。我们要及时总结经验和不足,建立长效机制,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