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乡村旅游观摩会在滨州召开
上半年滨州乡村旅游收入38.5亿元
2015年07月16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惠民县灵秀温泉乡村旅游度假区。 本报记者 王茜茜 摄
  与会人员在黄河文化产业园莲花书院观摩。 本报记者 王茜茜 摄
  纳凉草亭。 本报记者 王茜茜 摄
     本报7月15日讯(通讯员 宋飞 李斌 记者 王茜茜) 14至15日,全省乡村旅游观摩会在滨州召开,来自全省17地市的旅游局长及旅游特色村、乡村旅游带头人一行80余人在滨州参加了活动,先后现场观摩了狮子刘乡村旅游景区、魏氏庄园、鑫诚生态农业与乡村旅游度假区、古城公园休闲旅游度假区、灵秀温泉乡村旅游度假区等景点。截至目前,全市已创建21个省级旅游强乡镇和30个省级旅游特色村,上半年,全市实现乡村旅游收入38.5亿元,增幅达40%。
  近年来,滨州市高度重视旅游事业的发展,多年来坚持规划先行,项目带动,不断完善旅游基础设施配套,内抓素质、外树形象。按照“政府主导、群众主体、企业融入、示范带动、突出特色、宣传促销”的总体思路,大力整合涉农资源,实施乡村旅游提质工程,实现乡村旅游既立“高峰”,又起“群山”。“高峰”就是丰富黄河岛、下洼冬枣园、鹤伴山等景区吃住行游购要素,做大做强,提质增效。“群山”就是以沾化冬枣、阳信鸭梨、博兴草柳编等特色乡村旅游产品开发为重点,按照“近郊依城、远郊靠景、突出特色、集约发展”的思路,倾力建设一批旅游强镇、旅游特色村、示范户。形成“高峰”带着“群山”干,“群山”围着“高峰”转的乡村旅游发展格局。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培育支持了一批乡村旅游强镇、旅游特色村、示范户,形成了四种具有滨州特色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农业+旅游”的后花园模式、“休闲+旅游”的度假区模式、“民俗+旅游”的文化旅游区模式、“新农村+旅游”的美丽乡愁模式。
  截至目前,全市已创建21个省级旅游强乡镇和30个省级旅游特色村,成功创建山东省乡村旅游示范村1个,乡村旅游示范点12个,乡村旅游示范户6个,乡村旅游直接从业人员15000余人。上半年,全市实现乡村旅游收入38.5亿元,增幅40%,乡村旅游接待人数达507.5万人次,增幅35%。
  座谈会中,省旅游局副局长张明池指出,发展乡村旅游最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就是要加大对乡村旅游管理人员、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提升旅游从业者的整体素质。要多走出去,看一看,不断学习,不断积累经验做法,并结合当地实际碰撞出发展思路。“见到,见而后识;见识,见而后识;知识,识而后知。要想了解、搞好乡村旅游,首先要走出去,到乡村旅游的浪潮中去亲自感受。”而且,各地市的旅游从业人员要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共同推动乡村旅游的发展。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