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撞三伏,先别忙着“贴秋膘”
天气仍然闷热,暴饮暴食容易损伤脾胃
2015年08月14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漱玉平民大药房工作人员给市民免费量血压。 实习生 胡明 摄
   本报记者 唐菁
  立秋之后,天气由热渐凉,进入了“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不少市民可能感觉到了,尽管气温还是那么高,但我们身体的感觉却和前段时间不一样了,不是那么潮、闷、湿、热了,喘气要舒坦一些了。漱玉平民大药房开展养生讲座,向市民讲解夏秋之交如何调理脾胃、注意防燥、预防秋乏和感冒。

秋季养肺防燥 少吃辛味食物
  秋和夏是不一样的,这时候湿降了,燥来了。所谓的秋燥分两种:夏秋交接时是温燥,秋冬相接则为凉燥。在这些过渡期内,保健就要顺时调和,因势利导。现在是立秋刚刚开始,暑湿尚留体内,而外在又有燥热,人就会出现各种矛盾的表现。
  漱玉平民大药房工作人员朱双双介绍,秋天对应的脏腑为肺,秋天雨水少,天气干燥,燥易伤肺,肺燥容易出现皮肤干燥,咳嗽少痰、口干舌燥等症状。此外,因肺与大肠相表里,肠燥则容易出现便秘。
  所以预防秋燥重在饮食调理,饮食上要以防秋燥为主,多食发散之物,少吃辛味之品,适当多食酸味果蔬和滋阴润燥之品。平时要适量地喝些淡茶、豆浆,食用一些能够润肺清燥、养阴生津的食物。
  朱双双表示,立秋后的精神调养应保持开朗的性情,让自己快乐起来,多交流,平静地对待人和事。

进补要适度,每天多饮水
  民间有“贴秋膘”的习俗,以补偿苦夏的损失。但朱双双认为,秋天气候凉爽,容易食欲大增,但突然暴饮暴食会加重胃肠负担,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更要注意调理脾胃,侧重于清热、利湿、健脾,以使体内的湿热之邪从小便排出,促进脾胃功能的恢复。所以日常饮食应食用一些润燥生津的食物,少吃油腻食物。
  秋季临近,空气日渐干燥,再加上夏季余温未退,人体还时常会出汗,身体自然会出现各种干燥不适症状。
  漱玉平民大药房工作人员孙振海建议,首先,秋天每日至少要比其他季节多喝水500毫升以上,以保持肺脏与呼吸道的正常湿润度,饮水宜“多次少饮”,老年人每天最好在清晨和晚上临睡前各饮水200毫升。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