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岛厂加快创新成果转化,不断提升创新创效水平
创新工作室的“孵化”效应
本报记者邵芳通讯员李海鹰杜保才
2015年10月28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10月23日下午,孤岛采油厂“效雷创新工作室”内不时传出激烈的争论声,该厂作业首席技师王效雷与技术骨干们正围绕新研发的“连续冲砂装置”如何解决冲砂时易发生砂卡的问题,展开热烈的讨论。

由单兵作战向抱团出击转变 创新工作室成技术人才聚集地
  定期聚集高技能人才进行技术交流,并针对生产一线难题进行科研攻关已经成为孤岛采油厂创新工作室的常态。创新工作室在激发职工聪明才智和创新创效热情的同时,“孵化”出一大批创新成果和技术人才。
  今年7月底,孤岛厂采油管理二区“雁行”创新工作室正式成立,这也是孤岛厂成立的第7家职工技术创新工作室。近年来,随着技术创新工作在生产经营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致力于技术创新领域的人才与日俱增。但在技术攻关过程中,许多技术工人却经常被各种问题所困扰,如缺乏加工工具、跨专业技术壁垒无法突破、个体思维受限等。创新工作室的诞生恰好解决了这些难题。随着对职工创新工作室建设工作的重视,孤岛厂逐步形成了党政统一领导、工会牵头运行、相关部门积极配合、劳模和高技能人才挂帅,广大职工群众积极参与的长效机制。
  为给职工创新工作室创造良好的硬件环境,孤岛厂多部门多渠道筹集资金,不断加大创新工作室建设力度。近年来,孤岛厂累计为职工创新工作室配备图书3000余册、协调活动场所3处,解决办公设施、展板制作等问题10余次,累计投入30余万元。创新工作室由此成为全厂技术人才的聚集地,一大批工艺、设备、安全生产的瓶颈问题在这里得到有效解决。
  今年7月,在江苏常州举办的山东省第35届优秀QC成果发布会上,孤岛厂准备大队技师工作站发布的成果《研制新型隔热管外壁清洗装置》,被推荐为全国优秀质量管理成果。而这仅仅是孤岛厂创新工作室诸多获奖成果之一。
  在发展工作室成员过程中,孤岛厂注重参与者技术的先进性、创新的积极性和学习的主动性。目前,已建成的2家局级职工技术创新工作室和5家厂级创新工作室,已经涵盖采油、井下作业、注汽、综合维修等多个工种,较好地实现了均衡发展。
积极破解成果转化难题 创新创效累计达8400余万元
  在许多人看来,拥有着7年悠久历史的“陈洪维工作室”尤如一个神秘的宝藏,许多新式“武器”从这里走向生产一线,让许多的技术难题迎刃而解。
  自创新工作室成立以来,他们取得了创新立项75项,其中获国家级奖励2项、国家专利7项、获厂级以上奖励22项等荣誉。还有由该创新工作室研发的“抽油机曲柄销子衬套拔出器”、“电焊机空载遥控节电器”、“管线快速止漏工具”等一批技术创新成果在生产一线广泛应用。
  随着创新创效成果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随之而来的问题是,许多成果经过申报、研制、发布后就被束之高阁,并没有真正转化为生产力,“发明易,推广难”成了醉心创新的“发明家”们最头疼的问题。
  从2011年起,孤岛厂开展了“技能创新成果转化推广工作”,由厂技师分会对前一年获奖的油田及厂级QC成果、合理化建议进行从应用范围到安全性、成本、推广效益等多方面综合评价,经过层层筛选,最终确定出10项具有推广实用价值的成果。
  每个拟推广的创新成果均设立项目小组,成员由技师分会相关专业组成员、创新成果主要完成人、成果推广各相关单位负责人组成。项目小组通过对项目工作量、实施周期、所需资金、预计产生效益等方面进行充分论证后,制定出技能创新成果推广应用计划。
  由此,“液体罐车自动罐盖”等多个研究项目被广泛的应用于生产工作中。“自己苦心研制的成果能在生产现场得以推广应用,这是每个发明人最欣慰的事情。”陈洪维的话说出了所有创新工作室成员的感受。
  截至目前,孤岛厂创新工作室先后开展创新活动和技术攻关400余次,创新成果获局级以上奖励250余项,110项取得国家专利,180余项在实际生产中投入应用,累计创效8400余万元。

  建立健全人才培养体系
提升基层员工业务素质

  “魏峰创新工作室”是孤岛厂首个创新工作室,目前参与人数已达60余人。在魏峰的指导下,徒弟芦金亮先后研制出“抽油机毛辫子防断器”、“曲柄销子取出器”等多项成果,在生产现场得到广泛应用。
  “一线工人是生产活动的直接参与者,他们既熟悉生产工艺流程,又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魏峰表示,他想通过创新工作室多带一些徒弟,让更多人成为创新能手,这也是孤岛厂创新工作室负责人的共同想法。多年来,创新工作室以“面向生产、解疑释惑、导师带徒、创新提高”为工作方向,不断创新技术培训方式方法,为基层员工素质提升提供平台支撑和技术保障。  
  结合员工培训需求,创新工作室开展了多层次多方式技术培训活动。“陈洪维创新工作室”设立“技师讲堂”、“特色课堂”,开展“送教进班组”等活动,实现“集中授课、现场讲解、实践操作”;“魏峰创新工作室”制作的电网检修、变频控制柜和抽油机保养、硫化氢防范、计量站故障判断、单井动态分析等课件受到基层职工的一致欢迎;“白瑞义创新工作室”开展的“技术沙龙”,每季度一期,来自各基层单位的技术骨干、创新能手汇聚一堂,就生产中遇到的难题,个人技术上的困惑,集中进行交流和攻关。
  “导师带徒”是创新工作室开展传帮带的主要途径,目前全厂有60名师傅与240余名徒弟签署了师徒合同。通过签订“导师带徒培养方案”、“师带徒协议书”、“企业员工、劳务派遣工导师带徒协议”、“青年技术操作能手培养计划”等多样化的速培计划,加快年轻人员成长步伐。由此涌现出像王海军等人一批拥有诸多创新成果的青工。    
  “创新工作室不仅是创新创效平台,而且是知识共享平台、交流提高平台。加入创新工作室团队,对年轻人是难得的学习实践机会。在这里,可以向导师请教,可以和同行交流,想不进步都难。”王海军说。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