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学院
探索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和运行体系
2015年10月28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后,高校不再是远离现实的“象牙塔”。历史和实践告诉我们,高校需要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党的十八大提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科技创新摆在了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要更加注重加强教育和提升人力资本素质,更加注重科技进步和全面创新。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着眼于实现中高速增长和迈向中高端水平“双目标”,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增加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双引擎”。创新创业教育已上升到国家战略,枣庄学院加快转变思想观念,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积极服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把“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为学校发展的基本遵循和战略引领,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一是把提升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着力点。责任、创新、实践是三个关键词。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培养青年学生社会责任感,关键是牢固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育人当中的灵魂和引领作用,把德的要求体现在高等教育的全过程、人才培养的各环节。难在怎么把核心价值观“贯穿、结合、融入”,“落细、落小、落实”。重视文化传承,注重创新载体,让大学生在家国情怀、社会关爱、人格修养教育中提升对核心价值观的文化体察和精神共鸣,提升价值观自信。
  二是把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为重要突破口。把全面提升创新能力摆在学校综合改革的核心位置,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体现在教育教学的各环节各方面。在教学内容上,更加注重“更新”。及时反映学科研究新进展、相关实践新经验、人才成长新需要。在教学方法上,更加注重“互动”。鼓励多采用参与式、讨论式、交互式、个性化的教学。特别注重学生的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注重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把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结合起来,营造鼓励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
  三是把建立协同育人机制作为重要探索。从过去学校单兵作战逐步转向校政行企联动。协同育人不是“合同育人”,不是几家简单地签个合同联合搞个项目、建个平台,而是形成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协同机制来促进产教深度合作。把理论与实践、培养与需求对接起来,实现资源共享、合作共赢。
  学校积极探索科学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运行体系:一是建立创新创业教育的支持体系,在政策和教学资源上向创新创业教育倾斜;二是构建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分层次与分阶段、通识性与专业性的统筹兼顾、协调推进,强化创新创业实践,搭建实习实训平台,办好各级各类创新创业竞赛。三是提升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能力,坚持全员参加、专兼结合,配齐配强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队伍;四是建设校园创新创业文化。把创新创业文化作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五是完善创新创业教育的评价体系,改革学生学业考核评价办法,通过对创新创业教育运行效果的评价,修正和调整培养体系,从而确保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关系到每一个地区、行业、企业和学校的发展。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企业对人才的多样性需求增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已成为助力教改的一种有效方式。特别是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国家战略提出后,“校政行企”的资源开始进行整合,共同助力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关系到每一个地区、行业、企业和学校的发展。如何推进教育合作交流,产教融合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建设,推动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成为目前高等教育领域里的一个重要议题。“教育融入了企业的力量后,才真正体现出产教融合的意义”。学校在这方面做了积极的探索,目前学校已有13个专业(方向)与有关企业深度合作培养,效果是非常好的。下一步学校要建立创新创业学分积累和转换制度;学生课程互选、自主选学等。教务处、科技处、人事处联合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导师库建设,设立创新创业大讲堂,邀请政府、行业、企业以及校友中创新创业成功人士,作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导师,不定期来校为大学生做创新创业指导。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