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最美盲人,感动更要行动
2014年07月17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雪樱         

  据7月16日齐鲁晚报新闻,近日,网上的一则视频让不少人为之感动。视频拍摄于环山路银座超市前,画面中一位尚需别人搀扶的盲人偶然发现脚边有饮料瓶时,摸索着捡起并扔进了垃圾桶。众多网友在感动之余掀起“全城寻找最美盲人”的热潮。据最新消息,目前这位盲人已找到。
  视频这一幕之所以感动无数网友,无不是触到人们的“痛处”:很多健全人不屑一顾,随手乱扔垃圾,无视环境的整洁,这位盲人朋友却把“文明”二字始终装在心里,他是一面镜子,照出很多人的陋习,也是一盏明灯,点亮很多人的心房,他身体残缺,但心灵美。
  笔者以为,全城寻找最美盲人时,我们不能仅仅是感动,还应有反思和行动修正。感动之余,对照自己的行为应认真反思一下:“倘若我们是他,见地上有饮料瓶子,会主动弯腰捡起来吗?盲人眼睛看不见,行动比较困难,都能处处爱护环境,我们为何做不到?是心灵失明了,还是习以为常了?”文明不是什么口号,也不是“他人的工作”,而是人人都可随时随地践行的“微文明”,是日常生活行为的自律和规范,是弯腰的一瞬间,是让座的一刹那,是深夜没有交警也不肆意乱闯红灯的习惯。如今在很多人那里,往往存在麻痹和侥幸心理,我行我素,对一些细节视若无睹,觉得“不是我自己”,“大家都那样”,比如,乘坐公交车不排队也不让座,外出游玩乱扔垃圾,停车时不管别人是否方便,公共场所大声喧哗等等。
  可见,寻找最美盲人的过程,就是一堂鲜活的道德教育课。通过这样的过程,大家的心灵得到净化,人们进行自我审视和改进。无论是这位盲人朋友,还是去年在趵突泉畔打捞孩子扔的垃圾的最美妈妈,他们都是正能量的载体,他们用平凡的举动诠释着公民的责任和文明的内涵,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在感动之余,每个市民应深刻反思,改掉生活陋习,养成文明习惯。
  另外,有关方面也应借机加强监管和宣传,思考如何减少垃圾量和垃圾死角,如何倡导市民不乱扔垃圾。只有尽可能调动起最广大市民内心维护城市环境的冲动,才能让整座城市离文明更近一步。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