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母珍藏的"抗日复员证"
2014年08月14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王绍忠

  在我们家,珍藏着一枚保存完好的“抗日光荣复员证”(见右图),呈圆形,直径为37毫米,重量达9.5克。因长年用红布包裹,又藏于枕头中,历经近半个多世纪的风雨沧桑,至今仍图案清晰可见,透着亮光。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我外祖父从老家章丘小楼村出发,在辽宁伊通县小孤山落户,兄弟四人合伙盘炉起火,驾着独轮车,串屯钻峪打“跑铁”。一年四季餐风饮露,仍换不来温饱。我二姥爷愤然弃工投军,成为野战军三团一连二排的一名机枪手。先后参加打狙击、反围攻近四十次战役。荣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三次。1945年6月,在一次突击战中,右腿不幸中弹挂彩,成了“跛腿”军人。
  1946年4月,为了配合国共合作,晋察冀边区委员会对部队实行“精兵简政”,将五万野战军全部转为地方武装;让一万余名病残、后勤、文职人员退役归乡。我二姥爷服从部队分配,从首长手中领取了复员证,荣归故里——章丘县明水镇小楼村。
  二姥爷一生未婚,归乡后,伺候照顾他的重担理所当然地成为我母亲的责任和义务。二姥爷秉性耿直大度,便把复员证交给母亲保存。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