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他还在,家就是圆满的”
照顾瘫痪丈夫,邱玉荣十年坚守
2014年08月14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邱玉荣俨然已经成了丈夫的“拐杖”。
  
  11日,是五天一次的宣家大集,家住滨城区裕华苑小区的邱玉荣到集市上采购了一些日用品,又匆匆赶回家中,因为家里瘫痪的丈夫在等她照顾。对于59岁的邱玉荣来说,照顾丈夫已经成了她十年生活的重心。
  文/片 本报见习记者 刘哲 本报实习生 熊正韬
   丈夫突遇车祸
 众乡邻捐钱保命

  1979年,邱玉荣嫁给了在滨北办事处杜坡村小学做老师的杜玉泽,两人婚后生活很美满,邱玉荣先后生下三个女儿。在村里,夫妇俩处处与人为善,在村民中人缘很好。
  2004年正月十三,邱玉荣接到村里人的电话,被告知杜玉泽在学校值班期间出了车祸,正被送往医院。“电话那头说人快不行了,让我赶紧去,我当时心都凉透了。到医院后我才知道,他伤得实在太重了,医生几乎要放弃了,是送他到医院的乡亲们苦苦哀求,医生才决定试一试。”
  虽然经过抢救,杜玉泽的命被救了回来,但仍然处于昏迷中,情况不容乐观,邱玉荣只能每天寸步不离地守在病床前。邱玉荣说,在丈夫昏迷的两个月内,自己平均每天只能睡2-3个小时,有时候甚至整夜都不能合眼,需要不时地帮丈夫翻身、方便,还要时常为丈夫按摩手脚。
  说起当时的状况,邱玉荣说,自己最感激的就是乡邻:“丈夫在医院花了20多万,大多数是乡亲们捐的,他这半条命是乡亲们救回来的。”
 “顶梁柱”瘫痪
 她成丈夫“拐杖”

  杜玉泽在医院一住就是半年多,虽然生命被挽救了,但因为头部受伤严重,杜玉泽智力受损,已经认不出家里人,口中也只能发出“啊啊”的声音,身体也高位瘫痪,除了双手和头部,其他部位无法活动。
  杜玉泽瘫痪后,邱玉荣就变成了他的“拐杖”。每天早晨,邱玉荣帮丈夫穿好衣服后,就以身子为拐杖,把丈夫扶到椅子上坐着,为丈夫擦洗好脸和手之后,就开始喂丈夫吃饭。因为活动不自如,杜玉泽一顿饭通常要吃两个小时,但邱玉荣没让杜玉泽落下一顿。
  当邱玉荣扶起丈夫时,杜玉泽整个人都压在邱玉荣的肩膀上。单凭外表,很难相信矮小的邱玉荣能扶得动完全没有行动能力的杜玉泽,但邱玉荣说她早已经习惯了。
  住在滨北老家时,邱玉荣每天都要扶丈夫在院子里走几圈;搬到裕华苑后,她也经常扶丈夫在屋子里走动。
  自从杜玉泽出事后,邱玉荣生活的重心便成了照顾丈夫,几乎没有空闲时间,因为不放心丈夫一个人在家,邱玉荣每次出门时间不超过半小时。邱玉荣说,有一次自己出门时间长了点,回来发现杜玉泽趴在地上,从那之后,她再也不敢长时间离开。
 人还在就是万幸
 从不抱怨什么

  尽管照顾丈夫的工作很繁琐,但邱玉荣从不觉得辛苦。邱玉荣觉得,丈夫人还在就是万幸,所以没有什么值得抱怨的。
  每天给丈夫喂完饭,邱玉荣就把丈夫安置在椅子上看自己做家务。邱玉荣会不断地和丈夫说话,尽管明白丈夫听不懂也不会回应,邱玉荣依旧不厌其烦。邱玉荣说,丈夫与自己有一点点互动,她便会很开心。
  事故发生时,杜玉泽与邱玉荣的大女儿24岁,二女儿18岁,而小女儿刚刚16岁。因为父亲突然倒下,家里没有了收入来源,大女儿放弃了在清怡小学做教师的工作,摆起了路边摊,主动承担起养家的重任。正在读高中的二女儿也选择了辍学,帮姐姐赚钱养家。看着女儿们辛苦,邱玉荣常常心存愧疚。
  现在,女儿们都已经长大成人,有了自己的家庭,邱玉荣觉得很满足:“虽然她爸不能动也不能说话,但起码人还在,我们的家还是圆满的。”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