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同珍:
写字就是书写内心
2014年10月17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张同珍艺术简介
  男,1947年出生。山东平度人,烟台图书馆副研究员。国家一级美术师(北京人民画院),中国文人书画家学会会员,烟台市书法家协会会员。
  1965年入伍,在江苏省独立二师宣传队从事二胡、月琴演奏及歌曲创作。1982年转业到烟台,从事图书馆借阅、古籍研究工作。钻研书法30余年,临摹了颜真卿、柳公权、王羲之等名家书帖及散矢盘、大盂鼎、毛公鼎等钟鼎文。参加全国书法比赛荣获《中国书画名家金奖大展赛》五项金奖及各种奖项三十余次。书画作品入编《新中国书法家选集》。
  毛贤君 任允好

  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个出类拔萃的书法家应该是诗书画俱全。中国图书馆学会会员、中国文人书画家协会会员、烟台图书馆副研究馆员张同珍就是一个全才。
  谈起缘何走上习书之路,他说是因为工作需要。1978年从部队转业,先分配到烟台市文化馆工作,1982年10月调到烟台市图书馆任外借部主任。改革开放初期,烟台市图书馆购书经费少,图书流通量大,破损率高,张同珍先生就组织工作人员每年要修补破损图书一千余册。旧书装订修补好后,要重写书名,毛笔字不漂亮就拿不出手,自此他就决心学写毛笔字。
  多年前,烟台图书馆里有个翟辛灵老先生,更加赞赏他学习书法,指出:学写毛笔字要先从楷书入手,先要临帖,并找来一大摞古代名家字帖供他临摹学习。张同珍见到这些字帖如获珍宝,他深深地爱上了祖国博大精深的书法艺术。古人学颜真卿、柳公权,米芾、黄庭坚、沈周、王铎,今人学沈鹏,真是读帖晨寂处,习书夜阑时。
  三十多年来,同珍先生每天至少习书二小时以上,除春节大年三十休息两天外,节假日更是全天习书从未间断。为了提高书法理论水平,他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就自费订阅书法方面的专业报刊,见到好的文章、书法作品就按真、草、隶、篆分门别类剪下来,日积月累辑录一大摞剪报本。有些甲骨文、篆字怕忘,就原文和释文一笔一划地抄下来,共抄了两大册计20余万字。只要功夫深铁柱也能磨成针。
  北京人民画院的资深书画家认为张同珍的书法用笔藏转流畅多姿,形成自己古朴典雅,俊逸大气的独特风格,其山水、花鸟画或率真天成或形神俱得,有浓厚的书卷气。其书画水平达到国家一级美术师的标准,被入选“国家一级美术师网(北京人民画院)”,《青年文摘》杂志2013年第20期在后封面还刊登了张同珍先生入选国家一级美术师网的消息。
  张同珍工作习书两不误,相互促进,相得益彰。钟鼎文《散氏盘》为西周后期金文的代表作,为历代书家所钟爱。但古文字学问深奥,《散氏盘》中有些字读音、字义难以确定,一些大学者之间如清代的阮元、近代的王国维、丁佛言等分歧很大,可谓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为了提高篆书创作水平,搞清《散氏盘》的成器年代,他用了整整三年时间,经多方考证、计算,旁征博引,终于弄清《散氏盘》盟约年代。他把研究心得写成《散氏盘盟约年代之我见》,2005年荣获“中国百科优秀论文”一等奖,并在中国国际专家学者交流网向世界公开发布。2007年5月被收入《中国百科优秀作品(论文)获奖精品集》,由中国百科文库出版社出版发行,受到有关专家的好评。
  “写字就是书写内心,每一个字都有情绪和情感”同珍先生性情内敛,他说,有时候用语言表达不出的东西,就习惯性化于笔端,让字代为言说,而写字也给了他更多的自由和空间——他愿一生都握着这支笔。
  (节选自姜瑞光先生主编《大众文化休闲》2012年8月毛贤君、任允好的报告文学《挥毫研古籍工作最美丽》作者做了修改补充,标题为本报编者所加)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