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命的距离
2014年10月17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刘庆昌

  在卢浮宫的大厅里,参观的人们比肩接踵,络绎不绝,来自各国各地区不同肤色的艺术家们及游客们无不被这些人类顶尖的艺术大师们的巅峰之作所震撼,人们在每张经典作品前驻足,或认真端详,或细细揣想,或拍照,或临摹。
  在这熙熙攘攘的人群里,还有一个独特的群体,他们是一群孩子,或小学生或中学生,他们排着队伍来到大师作品面前席地而坐,聆听一位年轻貌美的女性老师或一位绅士般的男性老师在解读这张经典之作背后的故事,及画家的创作思想和创作技巧,老师边讲解边提出一些问题,同学们的回答也很踊跃,回答问题的同学会走到那张名画面前,一边看着名画一边跟自己的同学回答老师提问的问题,老师会在其中插言或更正这位同学的回答,为同学们做出更准确的解读……
  这是一堂普通的美术课或者一堂普通的美术史论课,这样的课程没有什么稀罕,我们从小学到中学也有这样的课程,但能在人类一流的艺术宫殿里亲眼目睹大师的经典之作,并能解读大师的思想和灵魂,这种得天独厚的教育模式却是我们所不能及的。
  在和老师的攀谈中还得知,他和同学们会经常到这里来上一堂这样的课程,这时我的内心是惊愕的,是复杂的,让我歆羡之外的是感慨,他们那么小的年龄,就能够踩着大师的肩膀上和大师直接对话,而且终生都能沐浴在艺术大师的雨露之中,汲取人类艺术的最浓烈的养分,而我们却只能等到考入美术院校后才能从复制品或印刷品里和导师的传授中去解读揣摩大师的片言碎语和一点表象的东西,单从学习绘画这一点来说,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先天而致命的距离。
  当然我们并不气馁,近百年来,有无数的艺术有志之士远渡重洋去追寻人类艺术的真谛之源,他们将他们学到的理解到的艺术精髓回到自己的祖国一饭三哺地传达给新一代的艺术后生们,这样下来近一个世纪,在远离艺术真谛之源的土地上也诞生了一批优秀的艺术家,这是值得庆幸的成就。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