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频现“光盘” 婚宴浪费严重
节约粮食逐渐成为共识,个别场合市民“不好意思”打包
2014年10月17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16日,无棣县小泊头镇中心幼儿园的小朋友们在老师的带领下,通过用五谷杂粮拼制中国地图,树立孩子们“节约粮食就是爱国”的观念,培养孩子们爱惜粮食的良好习惯。                   本报通讯员 初宝瑞 冯晓华 本报记者 王晓霜 摄
  10月16日是世界粮食日,今年的主题是“家庭农业:供养世界,关爱地球”,全国爱粮节粮宣传周的主题是“节约一粒粮,我们在行动”,当天滨州市粮食局联合农业局等部门开展了主题宣传活动。16日,记者走访了滨州市几所学校和一些餐馆、酒店后发现,除了婚宴浪费情况稍微严重些之外,大部分人都能做到“光盘”,节粮已逐渐成为大家的一种共识。
   厉行节约在行动
 学校餐馆少见剩饭

  “我们要半份西红柿炒鸡蛋,半份豆角,两个馒头。”16日中午12点左右,滨州某高校的食堂里两位女生正在打饭,“我们两个饭量不大,这些足够了,要多了吃不了会浪费。”正值就餐高峰期,80多名学生都在食堂里就餐。记者发现,一份餐食的分量不大,学生们基本都能吃完,很少有剩下饭的。“学生们基本都是根据自己的饭量来打饭,现在正号召节约、光盘,他们都做得不错,基本上没有浪费。”学校食堂的一位管理员说。
  记者在滨州市某个幼儿园的食堂发现,孩子们基本都在10分钟之内吃完午饭,也基本没有剩饭的情况。“我们会根据他们每个人的情况分配饭菜,如果不够的可以随时说,就是为了让他们从小养成节约粮食的好习惯。”一位老师介绍。
  “服务员,买单,顺便拿两个袋子帮我们打包。”上午12点半,在滨城区一家小餐馆内,一桌刚吃完饭的顾客对服务员说。他们的桌上还剩下大半份炒鸡和基本上没动的红烧猪蹄。“点多了,吃不了了,打包回去晚上还可以吃。”他们说,这样既不浪费又满足了口福,一举两得。
  随后,记者走访了几家饭馆,工作人员纷纷表示,近年来,大家都在倡导光盘行动,不仅点菜更趋理性,对于吃不完的菜也会选择打包,浪费现象逐渐减少。
 婚宴剩饭较多
 几乎无人打包

  虽然学校、餐馆等地方浪费的现象正在慢慢杜绝,但大型酒店里婚宴的浪费现场却没有减轻。“婚宴肯定是浪费最严重的了,经常是一桌子的饭菜没动几筷子,人就走光了。”一位酒店的服务员告诉记者,她们在服务婚宴时,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
  14日中午,在滨州市城区一家酒店,一场婚宴接近尾声。宾客悉数离开,剩下一桌桌大鱼大肉。记者看到,30多桌上的整鸡整鱼几乎都没有动,还有排骨、丸子、青菜以及包子也剩了不少,粗略数了一下,剩菜至少占了三分之一。“婚宴时间太长,不少来参加婚礼的客人,吃完就离开,只要有人离开,桌子上剩下的人也走得很快,常常是菜没上齐,人就不见了。”酒店的服务员表示,对于这种情况,她们也觉得浪费,但也没有别的好办法,只能都倒进了垃圾桶。
  当天结婚的张女士告诉记者,这是一桌价格为998元的婚宴套餐,20道菜,一份水果拼盘。“结婚这种大事,来的都是亲朋好友,为了面子上好看,就算吃不了也肯定要多点一些菜的。”张女士说,虽然剩了很多,但她也没打算打包,“家里没几个人,打包回去也吃不完,更何况晚上还要在别的地方办一场。”主家不打包,客人也不敢随意打包。来参加婚宴的市民王女士坦言,到目前为止,参加婚宴拿过烟但还从未打包过饭菜。“参加婚宴还打包回家,感觉很没出息。而且一桌人有的并不熟,不知道卫不卫生,也不敢打包。”
  在城区举办的婚宴鲜有人将剩菜打包,然而在一些县城和乡镇,婚宴剩菜打包却是常事。“我们村里只要有人结婚,几乎全村人都会去,一是热闹,二嘛,就是大家可以把剩菜打包回家,连续两三天都不用自己做饭了,何乐而不为。”村民赵女士说。
  跟赵女士有同样想法的村民比比皆是,他们不会介意卫生、面子的问题,只想着不能浪费。“每次婚宴都剩下那么多大鱼大肉,平时都吃不着,机会多难得啊。再说,我们都是农民,都知道每一粒粮食的来之不易,当然更不能浪费了。”
  本报记者 王晓霜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