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脉
2014年10月2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近日,一场西医约战中医“号喜脉”的交锋,让中医“号脉”这一古老的技术重回人们的视野。脉诊是中医学特有的也是最玄妙、最难把握的一种诊断方法,它的历史究竟有多久远,今天已无从考证。在祖先们摇铃看病的时代,“号脉”是中医最重要的诊断方法,今日,医生们已更多地依赖医疗影像学、化验学技术给出的检查结果,即使许多中医也已经不能纯熟掌握。流传至今的“号脉”技术科学依据何在?能否经得起现代医学的验证?
  本报记者 李钢       

25对脉象对应不同病证
  10月17日,省中医诊室。一位头发略有花白的医生,端坐桌前,右手搭在患者刘贵珍的手腕上,双目凝神。诊室外,候诊的嘈杂似乎在另外一个世界。
  大概两分钟,他娓娓自语道:“右侧关尺部‘动’、左侧寸部和尺部‘枯涩’,操心劳神的表现啊。”然后,他转向病人问:“你在家里是不是什么事都管,什么事都操心啊?你是家里的老大?你个性急、责任心太强,心里总有干不完的事,所以火急火燎的,很难入睡……”
  58岁的刘贵珍正是由于失眠来就诊的。她听后一脸诧异:“您怎么知道,我是家里的老大?我的父亲早逝,弟弟妹妹都是我和母亲操持着带大的。”
  摸脉的医生叫齐向华,是省中医药学会脉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省中医脑病科主任医师,知名专家。他诊断运用的是中医古老技法“望、闻、问、切”之一的“切”,即号脉,也叫摸脉、切脉。
  “诊脉是中医最基本的一项技能,是中医诊疗技术的根本。”齐向华说,这是医生直接通过身体接触,获取病人信息的重要手段,脉诊贯串整个中医诊疗过程,药、针灸、推拿等各种治疗措施,都以脉象提供的信息为基础。
  在传统中医中,常见的有28种脉象,医生可根据不同的脉象判断出人体的健康和心理状况。
  齐向华团队在此基础上,总结出25对脉象要素,这让脉诊变得更加容易理解。这25对脉象要素分别来自于脉体、脉管壁、脉搏波和血流,其中脉体包括左右、内外、曲直、寒热、清浊、浮沉、上下、粗细等8对要素;脉管壁包括厚薄、刚柔、敛散等3对要素;脉搏波包括动静、长短、高深、怠驶、迟数、结代等7对要素;血流包括稀稠、疾缓、滑涩、进退、凹凸、枯荣、强弱等7对要素。这25对脉象要素可以排列组合成不同的脉象,而不同的脉象又对应着不同的病证。
  对于“号脉”,齐向华有个形象的比喻,中医脉象就是人体的交响乐,关脉、寸脉、尺脉之间,由人体五脏六腑各种器官完成的大协奏,既有钢琴、小提琴、大提琴,也有长号、小号、萨克斯管,哪个音符不和谐了,就能“听”出身体出了什么问题。
         (下转B02版)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