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万人次参与,艺术节不唱“经济戏”
第三届中国菏泽艺术节昨晚落幕,市民期待“好戏连连”成常态
2014年10月2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17日晚,艺术节活动之一的“中国好声音·菏泽首届摇滚之夜”上演。本报记者 邓兴宇 摄
     本报今日菏泽首席记者 李德领

  在第三届中国菏泽艺术节期间,你所能想到几乎所有的菏泽元素,都呈现在了艺术节中,也第一次出现了“菏泽味”这个名词。主打质朴、创新、公益的艺术节,53项活动全部免费发放门票,市民们直呼“有福了”。
  一个月时间,一万余名省内外艺术家、文艺工作者、文艺爱好者参加了活动,观众近15万余人次。各路名家云集菏泽,戏曲、舞蹈、音乐等艺术门类轮番上演,“请进来”更让菏泽接轨国际。艺术节已结束,如何真正实现主办方心心念念的“城市名片”效应,如何让这些艺术活动真正回馈百姓,或许才是更应该被关注和研究的课题。
53项活动免费看,市民直呼“有福了”
  “同一片蓝天·同一个舞台”。18日晚,当菏泽市第三届少儿舞蹈艺术精品汇演在菏泽大剧院落下帷幕时,第三届中国菏泽艺术节的尾声越来越近了。
  菏泽市文联主席尹慧萍介绍,这届艺术节,共计53项活动,组织了一万余名艺术家、文艺工作者、文艺爱好者及省市以外艺术家参加艺术活动,观众达到近15万余人次。
  今年艺术节主打质朴、创新、公益,所有活动门票以赠送的方式惠及广大百姓。“市民如果想看演出,到发票点领取门票即可。”尹慧萍说,艺术节的使命就是引发群众对艺术的兴趣,让文化成果惠及更多民众。
  艺术节免费发放门票,最直接的受益者就是市民,不论是省舞蹈体育公开赛,还是市戏剧精品剧目展演,市民只要喜欢,领取门票后即可前往欣赏。
  本报编辑部作为艺术节发票点之一,每天都会接到不少市民询问门票的电话,甚至不少民众从下面乡镇赶来,数百张门票,短短一上午就会告罄。
  “以前从未想过能走进大剧院、演武楼观看节目,且还能近距离接触这么多名家,艺术节对于我们这些市民来说真是‘有福了’。”市民王先生高兴地说。
名家云集,“请进来”促文艺事业发展
  9月27日晚,郓城县影视院内座无虚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山东梆子传承人刘桂松,国家一级演员杨胜军、宋其美,山东梆子老艺人徐相云等云集郓城,并现场演唱。
  郓城县山东梆子剧团团长冀梅霞介绍,刘桂松老师演唱了代表作《贺后骂殿》选段,高亢激昂的梆子声让在座观众掌声不断,演唱完毕后现场观众齐呼“再来一首”,原本不到十分钟的演唱,在观众的要求下刘老师唱了近半个小时。
  “牡丹奖”山东省书法作品双年展属全省规模的高端赛事,自2012年永久落户菏泽,展览于10月20日-30日在曹州书画院举行,“此次展览菏泽有29人入展,4人获奖,获奖人数均居全省第一。展览提升了菏泽书画之乡的知名度,促进菏泽书法艺术事业的发展。”菏泽市书法家协会主席曹钰说。
  “艺术是相通的,通过艺术节将各地好的舞蹈演出请到菏泽,让菏泽的舞蹈家从中找到了差距。”菏泽市舞蹈家协会主席李蓓蓓说,艺术节为广大舞蹈爱好者提供了一个集专业性和娱乐性于一体的艺术展现和交流平台。
艺术节后,菏泽“好戏连连”应成常态
  如果现在再来讨论“菏泽真的该办艺术节吗?”这个话题,似乎已经没有太大的意义。单从艺术节期间的活动观看人数来看,最大的受益者就是市民。艺术节期间,菏泽天天都好戏连连,为广大市民朋友奉献上艺术的饕餮大餐。让艺术更好地惠及人民,或许这才是主办方最大的初衷。
  艺术节虽已落幕,但对于菏泽市民来说,属于菏泽人的艺术盛宴不会落幕。新天地公园、大剧院广场等地,凡有人员聚集处,皆可听到戏曲声,戏迷你一段、我一段唱个不停;亦或搭起戏台、挂起大幕,成百上千的人们聚集在一起等着好戏开演……
  “艺术节已结束,但未来该怎么走,如何真正实现主办者们心心念念的‘城市名片’效应,如何让这些艺术活动真正回馈百姓,或许才是现在更应该被关注的事。”菏泽一业内人士说,艺术节期间53项活动,刺激了市民的文化需求,也勾起了大家进大剧院“看戏”的瘾,之后如何保持市民这份热情是最该讨论的课题。
  “菏泽是否可借助‘十艺节’的经验,以此带活菏泽的演艺市场,将大剧院打造成菏泽社交、休闲的场所,以丰富大剧院的功能。”市民李先生说,艺术节后,菏泽的好戏连连也应该成常态。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