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瓜滞销谁更应该出手
2014年10月2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火言
  15日,本报报道了西王庄乡一农业合作社20多万斤冬瓜滞销一事,引起了众多爱心企业的关注。看到报道的当天,青岛银行枣庄分行与合作社负责人王庆德取得联系,义购冬瓜5000斤,并于16日一早在银行营业大厅门口免费送给市民。(《齐鲁晚报》10月17日报道)
  冬瓜丰收,农户增产不增收,望“瓜”兴叹。我们不止一次地看到菜贱伤农的场景。尽管媒体的“吆喝”引得爱心企业帮忙销瓜、引来市民争先买瓜,但这种帮忙只能缓一时之急。然而,尽管如此,作为负有管理和调控之责的基层政府,面对瓜农的无奈,却失声了,这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
  冬瓜滞销只是一个缩影,近年来面对农产品“卖难”,政府及国家有关部门又是举办供需对接会,又是出台鼓励政策刺激消费,可这种头疼医头脚疼医脚“救火式”的办法只能治标,难以治本。农产品滞销的新闻时不时会占据媒体的重要位置。
  常说“市场不相信眼泪,竞争不同情弱者”,的确如此。农产品行情看好,引得农民盲目扩大投资,这是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在起作用。我们知道规律是客观的,只可利用不可抗拒,更不能背道而驰,否则就会被规律所惩罚。但是针对这两年农产品过山车似的大起大落,受伤的只有农民。而每当事情出来之后,各界在总结教训时口吻都惊人的相似,最有代表性的一句话就是“农民盲目扩大种植”。这似乎有一定道理,但是把板子全打在了农民身上也有失公平。
  对生产的调节既有市场这只无形之手,又要有政府的有形之手,政府的适度调节和引导往往起着关键的作用。从这两年反复出现农产品“卖难”来看,尽管原因很复杂,但总体表现出来的不外乎供大于求或销路不畅,很多地方却都是在当地政府确立的“惠农项目”下统一安排,下达指标,规定品种和面积,甚至出台补贴政策加以刺激的情况下搞起来的,而在农产品喜获丰收之后,又没有帮农民促销,造成了“卖难”。
  我们期盼的是,媒体、爱心企业在帮忙扩大销路的同时,政府这只有形之手更应该提早出手,加强对种植户的合理引导和对农业生产进行合理布局,即使出现卖难的情况,也应积极出手,帮助农户销售才对,而不是简单地将农户推给市场。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