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玉宇在峰会上发表精彩演讲。
本报记者 陈文进 摄
当经济增速回到7.5%时代,经济增长步入缓慢下行的“新常态”阶段,当前中国的宏观经济形势呈现出哪些特征?未来中国经济高质量增长的希望在哪里?“新常态”的局面下,企业又该如何进行产业和技术的革新?27日的首届齐鲁企业家峰会上,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北京大学经济政策研究所所长陈玉宇与山东企业家们分享了他对新常态下中国宏观经济形势的分析。
本报记者 王茂林 窦静
●解读
当前经济总体疲弱
下行风险增大
今年9月份,CPI上涨1.6%,创下56个月以来的新低水平;2012年1月以来,PPI增长率一直在-3%到0之间;今年前三季度,进口下降0.1%,出口增长3.6%,处于较低水平;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与2013年比下降5个百分点……这些数据释放出当前中国经济增长阶段的哪些信息?
“当前经济总体疲弱,下行的风险和压力增大。”陈玉宇分析,“新常态”将成为我国经济走向下一个健康发展阶段的过渡期和转换期,预计在3到5年内,我国将“忍受”这一状态下7%左右的增长速度。
陈玉宇说,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的2014年全球经济形势,全球经济增长速度将好于去年和前年,发达国家经济增长速度也明显好于去年和前年,除中国外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率也高于去年和前年,中国经济的增长率处于下滑状态。对于被认为是外向型经济的中国来说,为什么会出现“全球经济变好,中国经济变坏”的局面?
“2008年以后,中国经济依靠出口高增长的阶段结束了;房地产作为经济主要拉动力量的局面也接近尾声;制造业进入工资与生产率赛跑的阶段;基础设施建设也缺乏有效的长期资本市场工具的支持,被迫做出阶段性的调整。”陈玉宇分析,造成“新常态”的原因,部分来自于结构性的力量和经济发展的长期力量;另一部分原因是短期力量,比如商品价格市场的波动、货币市场的突然变化、货币政策操作效果的不确定性。
●预判
到下一个十年
经济增速将在5%-6%
陈玉宇在演讲中提出,在经济疲软状态下的中国经济也有诸多亮点,比如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产业突飞猛进,服务业已经连续三年高于制造业增速,生产型服务业的时代已经来临,消费性服务业伴随城市化的推进而稳步前进,以及居民收入增长强劲、快于GDP增速。不过,当前我国仍需加强对经济断崖式下跌的警惕性,虽然其概率并不大。
“按照购买力评价折算,中国是人均GDP达到9000多美元的国家,相当于韩国1986年的水平,相当于日本1963年的水平,中国已经成为一个标准的中等收入国家。”陈玉宇表示,在过去几十年,年年保持GDP平均10%以上高速增长的情况下,中国已经完成了经济增长的第一阶段,从贫困进入到中等收入阶段,用过去的30年完成了美国用100年才完成的事情。
实际上,从贫困到中等收入阶段的发展相对简单,只需要有稳定的增长环境、简单的市场经济、正确的激励、企业家的努力和劳动密集型产业。接下来的问题是,中国怎样实现第二个阶段的发展,即从中等收入阶段进入发达水平。
在新的阶段,陈玉宇认为,经济增速将平稳缓慢下行。他预计,现在开始到下一个十年,中国经济将维持5%-6%的增速,未来第二个十年增速可能在3%-4%。这样的增速意味着,20年后中国的人均GDP水平将达到2万-3万美元左右,相当于用20年的时间完成韩国经济增长的路径;30年后,中国的人均GDP水平将达到4万美元左右,也就是在2045年接近美国一半的水平。
●对策
解决好4亿新劳动力
的城市化问题
“新常态”如何使城市化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引擎也成为一个不得不思考的问题,但中国需要的不是“大干快上”、停留在表面的城市化。
陈玉宇表示,从1990年到2010年,中国出生了约4亿人口,中国未来城市化的主体便是这4亿人口。同时,中国的城市化也是过去20年从农村转移出来的2亿农民工的城市化。
对于中国应该“在哪儿城市化”的问题,他指出,中国在未来20年需要形成200个有活力的城市,未来中国也要重点发展这100至200个大城市,实现这部分大中城市的城市化,使中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增长的新阶段。
陈玉宇认为,在这待完成城市化的4亿新劳动力中,将有2亿人接受高等教育,中国在未来20年将拥有全世界规模最大的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劳动力人群,这是中国经济的希望。
“努力解决好这4亿新劳动力的城市化问题,中国最需要的是一个全国性的、制度健全的、灵活的劳动力市场,企业的发展也依赖于这样一个劳动力市场的建设。”陈玉宇认为,如何“创造性地利用新一代的大学生”、配置好这4亿新劳动力资源,把他们配置到正确的产业和岗位上将是企业家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