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成旅游产业
——蓬莱创建美丽乡村调研报告
2014年12月04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蓬莱是我的家乡,今年夏天回乡探亲访友期间,亲朋对家乡美丽乡村的建设和农村变化交口称赞,于是我专门进行了调研,在此过程中,深刻地感受到农村的绿水青山回来了,美丽乡村名副其实。
 山东乡村旅游系列报道之一 
  编者按:乡村旅游作为农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的一种新型业态,在我国旅游产业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于引领乡村经济结构转型、推动乡村经济发展发挥着极大作用,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我省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从规划先行、支持项目落地,再到具体的品质提升,先后创建了数百上千个示范典型,带动了农民致富、改善了生态环境、推进了城乡一体化进程、促成了农村旅游经济的产业化发展……这些变化每天都在发生。近期,本刊将陆续推出山东乡村旅游系列报道,带您一起见证我们美丽家乡的变迁。
  “一村一景”
在这个滨海城市实现

  作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蓬莱是省内拥有4A级以上景区最多的县市。一直以来,游客主要在蓬莱阁及滨海景区观光,如何充分利用每年这六百多万游客的资源是一篇大文章。通过美丽乡村建设,蓬莱将旅游产业链由城延长到村,由海延长到山,拓展了旅游空间,为农民打开了一条致富新路。
  根据各村庄不同的条件,蓬莱以“一村一景”凸显村庄资源特色,避免同质化竞争。木兰沟村借势周边“酒、湖”资源地利启动实施了民居改建、景观打造、农家乐培育等“十大工程”,形成了酒庄度假、农家风情于一体的乡村游,“木兰风情”在胶东地区现已颇具名气;马家沟村通过深挖本村山、河、泉等自然资源及“八大碗”餐饮文化,酒堡临风、临池垂钓、木屋栖居等10大休闲项目开展得红红火火,成为游客竞相前往的“胜境之地”;三包家村集体连片投资300万元建成的“绿色菜园”,让农民变成了产业工人,田地变成了“开心农场”。
  生态之外,文化是乡村旅游的另一重要吸引物。蓬莱创建美丽乡村,不是单纯拆旧房、盖新楼、粉墙砌瓦,而是注重历史文化的传承和沉淀,以古村落、古民居、旧遗址的挖掘为载体,打造文化特色村。北沟镇的蔚阳刘家村,对迁建后的旧居进行完整保留,并按传统四合院模式进行修缮改造,集中打造了体现胶东民居建筑风格的民俗文化村;潮水镇的衙前村,成立了百余人的文艺表演队伍,将一年一度的“渔灯节”演变成传承胶东渔村文化的节日……据统计,三年创建中,蓬莱恢复修缮历史遗迹60多处,改建古老民居200多栋。
选拔能人、培养能人
发展乡村

  目前的农村,外出务工的年轻人越来越多,这种“空心村”为传承传统文化等带来不利影响;村内能人越来越少,缺少一个好的带头人,也势必会影响农村发展与乡村旅游提质升级。但在取消“三提五统”、实行村官直选后,村级组织建设出现问题,用农民的话说,就是“穷村的干部没人干,富村的干部争着干”。
  针对这个问题,蓬莱大力实施“能人带富兴村”工程,在市、镇两级分别筛选培育了100名、1000名“带富兴村党员”,从中选拔政治素质和群众威信高、致富和带富能力强的人才回村任职村干部,引领农村发展。马家沟村,就是因为选准了能人回村,用企业财富反哺了农村事业,用创业精神感染了本村群众,迅速改变了村庄命运。
  对暂时选不出能人的村庄,蓬莱选派干部到村担任“第一书记”,选聘高校毕业生担任大学生村官,驻村开展工作,重点物色培养能人“村官”,发展集体经济,增加村镇收入,规范村级事务管理。
  2012年以来,蓬莱市先后选派49名驻村“第一书记”和40名大学生“村官”。以大辛店镇的西院村为例,2011年之前无人管事、无钱办事,是典型的“空心村”、“零收入村”。“第一书记”到位后,先后筹资370多万元,完成环境整治、道路硬化、塘坝浆砌等工程,建设村民公园和“老年幸福苑”,为发展乡村旅游打下良好基础。
  结合当地实际,蓬莱还制订了一套科学规范的村干部绩效考核评价体系,推行村党组织书记“星级量化管理”和农村党员“考核积分管理”,将考核结果与村干部工资待遇挂钩,每年实行统一考核打分,激发活力。村居两委“任职承诺”和“辞职承诺”两项责任制,村级财务委托代理、“三费”管理、印章使用管理等六项制度,则提升了村务工作规范化水平。
美丽乡村
创出旅游产业

  通过采取“政府引导、社会筹措、农民参与”的方式,蓬莱汇集各方资金用于美丽乡村建设:每年设立1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奖补;三年来,累计争取农业综合开发、高效节水灌溉、葡萄基地奖补等涉农资金17亿元;倡导企业参与美丽乡村创建,带项目反哺农村,先后有56家企业参与了70多个村的创建活动,启动实施各类帮扶项目100多个,实际投入资金两亿多元。同时,发动群众义务出工,减少了施工开支,节约了创建资金。
  为更好地实现干部与群众共建,蓬莱全市所有577个村全部实现干部联系,联村干部每年驻村蹲点时间一周以上。全市1万多名机关干部被组织起来,分别确定一户群众结对帮扶,每月至少电话联系一次,每年至少入户走访四次。
  为确保每个创建项目都能得到有效落实,蓬莱按照统一格式对重点项目进行梳理汇总,并根据工作内容和开工时间进行分类,建立工作台账,实行“达标销号”管理。三年来,蓬莱美丽乡村创建实施的820个项目中,没出现一个“半拉子”工程,全部兑现承诺。
  在烟台市组织的群众满意度测评中,蓬莱市2012年排名第九,2013年排名第四,今年排名第二。
            (刘长锁)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